追寻自然——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德性之维
本文关键词:追寻自然——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德性之维
【摘要】:自然是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的重要维度并需澄清其在伦理政治领域的多重含义。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德性可谓人之自然功能的实现,德性生活是一种内在化的生活。在精神生活日趋多元化、碎片化的当下,精神世界塑造、道德生活重建似乎亟待以一种"自然"的方式来推进:自然不仅为德性塑造提供起点和终点,更亟需在道德生活中提倡一种"自然的方式"、一种内在化的德性、一种伴随着德性选择活动而自然流露的道德情操,能够"见孺子入井"而自有"恻隐",能够"自然而然"地向善为善。
【作者单位】: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德性伦理学 自然 功能 内在性
【分类号】:B82-0
【正文快照】: 今日现代人的精神世界、道德生活日益碎片化,甚而表现出情与理的倒错,言与行的冲突,以及善与乐的断裂:理性沦为追逐情感和欲望的“万能”工具,情和欲几成心灵之主人;众人面对道德徒好“围观”,有“善言”之华而无善行之实;即若行善事,内心往往无有道德之乐,而时有禁受仆街老者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传有;;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与现代德性伦理学的建构[J];社会科学;2009年07期
2 黄显中;;当代西方德性伦理学研究的迷失[J];哲学动态;2010年01期
3 廖申白;;德性伦理学:内在的观点与外在的观点——一份临时提纲[J];道德与文明;2010年06期
4 张传有;;中西德性伦理学比较研究[J];思想战线;2011年02期
5 龚群;邢雁欣;;德性伦理学的行为者中心论[J];伦理学研究;2011年02期
6 廖申白;;论德性伦理学的实践原理的两个基本含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白燕妮;;中西比较:关于德性伦理学的研究方法[J];理论界;2013年10期
8 高国希;当代西方的德性伦理学运动[J];哲学动态;2004年05期
9 陈泽环;;多元视角中的德性伦理学[J];道德与文明;2008年03期
10 龚群;;德性伦理学的特征与维度[J];道德与文明;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廖申白;;对德性伦理学的实践原理的一种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王楷;;荀子:早期儒学中的一个理性主义德性伦理学典范[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2013年
3 康建伟;;德性伦理学:中国思想的视野——“2010·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伦理学会分论坛综述[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4 ;德性伦理学:西方思想的视野——“2011·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伦理学会专场综述[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下)[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姜红 张清俐;走向情感主义的德性伦理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竞晗;公民道德建设的德性伦理学基础[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叶舒凤;现代性视域下的德性伦理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2 向晋怡;福特自然主义德性伦理学研究[D];湖北大学;2012年
3 陈艳;朱莉亚·安娜斯的德性观及其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4 张玉营;试论安萨里德性伦理学[D];山东大学;2007年
5 张文超;论民主伦理中的领导德性[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813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981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