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公德观
本文关键词:梁启超的公德观
【摘要】:梁启超是我国第一个提出公德的人,他对道德的分类也开启了我国对道德分类的不断探讨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了梁启超《新民说》中《论公德》篇章,分析了梁启超公德概念和思想的来源、含义、作用以及公德与私德的关系,同时对其公德观进行了简单的评析。虽然公德内涵不断发展和变化,但我们仍要对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进行继承和发展,以此来丰富我们今天的公德内容。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公德 私德 新民说 义务
【分类号】:B82-0
【正文快照】: 一、梁启超认为我国公德缺失的原因(一)重私德轻公德的文化传统在《论公德》中梁启超谈道:我们国家的道德发展非常早,但是我们国家的道德发展多针对家庭关系和君主关系,较少重视国家道德,因此私德比较发达而公德相对较弱。他还认为我国的私德内容大多来自传统的儒学经典:“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允明;;“新民”学说及其命运——论梁启超的《新民说》[J];北京社会科学;1987年03期
2 陈华新;;试论梁启超《新民说》的启蒙意义[J];广州研究;1987年02期
3 崔志海;梁启超《新民说》的再认识[J];近代史研究;1989年04期
4 胡代胜;梁启超《新民说》的文化寻根[J];江汉论坛;1989年02期
5 薛其林;梁启超“新民说”的逻辑起点及其现代价值[J];唐都学刊;1998年01期
6 张春燕;;梁启超《新民说》的现实意义[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7 陈敏荣;;梁启超进化论伦理观中的自由意蕴——以《新民说》为中心[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陈泽环;;《新民说》的当代意义——基于伦理学视角的文本考察[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黄新;;论梁启超的“人学”思想——以《新民说》为中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顾红亮;;梁启超《新民说》权利概念的多重含义[J];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宏云;;清季梁启超的国家论及其相关理论背景[A];近代思想史研究(第10辑)[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小曼;重新返回现场[N];华夏时报;2013年
2 法律学者 羽戈;从“新民说”到“公民说”[N];中国经营报;2014年
3 整理 胡怡薇;梁启超:从公德到私德[N];文汇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刘艳;企业有危险源 甭想再捂着[N];厦门日报;2006年
5 记者 聂广鹏;问计于民 共谋发展[N];河南日报;2006年
6 陈炳山;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江苏新闻出版业[N];新华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曹军;优化服务 鲜活采购[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5年
8 记者 金鑫;再接再厉为全国新闻出版业发展创造经验[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9 记者 张建新;认真落实各项执行措施推动执行工作深入开展[N];河南日报;2006年
10 阎晓明;抓好落实是当务之急[N];人民日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天翔;论《新民说》中的近代人格[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军辉;梁启超《新民说》中的公德私德及其关系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3 马凤莲;梁启超新民思想及其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张杰克;梁启超《新民说》“竞争”观念的诠释[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曾香花;梁启超新民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魏国栋;梁启超《新民说》中“义务”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静雅;梁启超的权利思想[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李宝兰;梁启超《新民说》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3年
9 彭建河;梁启超《新民说》伦理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10 徐佳;从“臣民”到“公民”的启蒙[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815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981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