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基于模糊集和决策实验室法的工程伦理教育体系关键指标识别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7 07:11

  本文关键词:基于模糊集和决策实验室法的工程伦理教育体系关键指标识别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模糊集理论 决策实验室 工程伦理教育体系 关键指标


【摘要】:工程活动具备复杂性、综合性、普遍性等明显特征,将模糊集理论和决策实验分析方法相结合,对工程伦理教育体系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识别出关键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功率、转速、总传动比、效率、总重量、寿命以及干运转时间是直升机传动最关键的性能指标。
【作者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关键词】模糊集理论 决策实验室 工程伦理教育体系 关键指标
【分类号】:B82-05;TB-4
【正文快照】: 美国将工程伦理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始于20世纪70年代,法、德、英、日、澳等国紧随其后。中国90年代开始对工程伦理教育进行研究,研究侧重于对国外工程伦理教育的分析借鉴、中国工程伦理教育现状及必要性研究和中国工程伦理教育途径探索三个方面。经过十多年的研究,中国各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曹南燕;对中国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2 王冬梅;王柏峰;;美国工程伦理教育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3 董小燕;美国工程伦理教育兴起的背景及其发展现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6年03期

4 章玲;周德群;汤建影;;基于DEMATEL方法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周德群;章玲;;集成DEMATEL/ISM的复杂系统层次划分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8年02期

6 余谋昌;关于工程伦理的几个问题[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李世新;谈谈工程伦理学[J];哲学研究;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丹丹;方从启;;在役桥梁耐久性状态评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3期

2 王万军;基于同异反AHP的综合评价模型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3 姚育军;;项目管理思维与创新研究[J];安徽建筑;2011年04期

4 王卉;;工程技术的伦理向度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5 司楠;杨璐;;都江堰工程体现的工程伦理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6 嵇远;谢海燕;孙英战;;燃煤、燃气锅炉综合效益模糊评价及分析结果——以乌鲁木齐市集中供热锅炉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年06期

7 李明辉;夏靖波;陈才强;尹波;王恺;;一种新的含可达影响因子的系统结构分析算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8 李明辉;夏靖波;陈才强;胡健生;;基于DEMATEL的通信网络谱系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9 刘绍春;工程伦理教育与理工科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李世新;;工程伦理意识淡漠的原因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玉龙;漆巍巍;张需鹏;;基于车辆损伤的不良汽车驾驶行为危险度分析[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陈正生;吕志平;李庆奎;张雷;;基于模糊理论的导航路网转向控制[A];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8卫星导航模型与方法[C];2012年

3 丛杭青;仲伟佳;;美国工程伦理的历史与启示[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胜俊;樊勇;李晓Pr;;从汶川512大地震学校建筑倒塌看我国工程伦理问题[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5 尹晶;樊勇;;化学工程主体的责任分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朱新宇;吴亮德;;供应链环境下通用航空航材库存规划方法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2分会场-中国通用航空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孙楠楠;;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后果的模糊综合评价[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陆亚萍;梁小冰;;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性能分析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A];第十九届电工理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志全;郭兰芬;冯天伟;苏海强;;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优选SCO炉的配煤方案[A];河北冶金学会炼铁技术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周书明;潘国栋;罗小平;;海底隧道过断层破碎带施工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A];第九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慧群;代建制项目风险预警管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叶笠;基于统一节点电压增量比向量的模拟电路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沙丽荣;基于正交基神经网络的结构可靠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4 方鸿琴;我国高校质量保障体系一般模式构建与质量审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金恩平;空间网格结构健康监测与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6 宋海涛;移动与可穿戴计算受限视场交互模型与关键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楼海军;国际EPC水泥工程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伍伟;中国城市公共消防设施投资效益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张丽芳;基于变权的钢筋混凝土梁桥安全与使用性能评估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10 赵楠;基于机器学习的供应链绩效智能分析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富友;基于结构检算的公路混凝土旧桥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刘磊;面向服务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潘妍妍;潞安矿区矿井水资源化评价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4 胡春兰;基于模糊灰色理论的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邓加亮;公路瓦斯隧道施工风险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冰冰;城市路灯智能监控与节能控制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7 高海英;航运公司管理体系整合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谭艳了;基于改进模糊算法的支持QoS语义Web服务选择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9 费天艳;HO公司eHR应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刘敏昊;物业管理项目投标全过程管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谢刚,李国平;广义梯度理论中梯度的解释结构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2004年05期

2 周永广,王微波,陈怡平;黄山市旅游发展阻力的问题构造[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年03期

3 于长锐,罗艳,徐福缘;复杂决策问题的多元化模型体系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4 张送保;张维明;刘忠;黄金才;;复杂体系效能测度建模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5 宋学锋;刘耀彬;;基于SD的江苏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情景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年03期

6 吴鹤雄;一种简便的系统层次结构分析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9年02期

7 鲍利平,王仪山,毛喧;军车交通事故四级预防体系的构建与结构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0年S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磊;丛杭青;;工程伦理的概念与案例[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05年00期

2 张恒力;;“利益、风险与工程伦理”——第二届全国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学术研讨会综述[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年05期

3 王国豫;;第二届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学术研讨会综述[J];工程研究-跨科学视野中的工程;2009年02期

4 孙国华;;系统理论下的工程伦理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35期

5 李三虎;;职业责任还是共同价值?——工程伦理问题的整体论辩释[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04年00期

6 张秀华;;工程伦理的生存论基础[J];哲学动态;2008年07期

7 易艳;;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现状调查报告[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年01期

8 博洋;金德智;;浅谈土木工程伦理的研究主体及其伦理责任[J];建筑设计管理;2012年10期

9 李晓东;于建军;李长玲;;建筑类院校土木工程伦理的研究及其进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年07期

10 李庆云;;工程伦理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论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胜俊;樊勇;李晓Pr;;从汶川512大地震学校建筑倒塌看我国工程伦理问题[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2 李润珍;武杰;;跨学科视野下的工程伦理[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丛杭青;仲伟佳;;美国工程伦理的历史与启示[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洪;丛杭青;阮奔奔;;工程伦理经典案例研究[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丛杭青;王伟勤;;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工程伦理——法国、德国、日本工程伦理的不同特征[A];第十三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浙江大学代表团论文集[C];2007年

6 丛杭青;王华平;;工程决定还是管理决定?[A];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论坛暨第一次全国工程哲学会议浙江大学参会代表论文集[C];2004年

7 方华基;许为民;;工程伦理的STS考察:从个体伦理走向共同体伦理[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郭U,

本文编号:9875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9875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8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