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时代的后犯罪观与社会博弈
本文选题:社会博弈 + 犯罪学 ; 参考:《读书》2007年06期
【摘要】:正伦敦大学的法学教授韦恩·莫里森研究犯罪学的视角是从现代性和后现代主义的社会、政治框架中透视犯罪现象,他的《理论犯罪学》一书(法律出版社二○○四年版)展示了在现代社会之“后”的后现代状态中犯罪与受
[Abstract]:Wayne Morrison, a law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London, studies crimin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and post-modernist society and politics. His book "theoretical Criminology" (2004 edition of Law Press) shows crime and reception in the post-modern state of modern society.
【分类号】:D9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皮艺军;;三期寄语[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年03期
2 皮艺军;;四期寄语[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年04期
3 顾敏康;;“不信东风唤不回”——怀念我的导师武汉教授[J];犯罪研究;2011年04期
4 李波;;论多层面犯罪理论整合模型——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J];犯罪研究;2011年04期
5 刘行星;;社会公共安全机制的反思与创新——中国犯罪学高峰论坛(2011年海河论坛)综述[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薛万庆;;对贪官忏悔现象的犯罪学思考[J];领导科学;2011年23期
7 平仄;;上海市犯罪学学会近日举行“职务犯罪的预防与惩治”研讨会[J];犯罪研究;2011年02期
8 沈聃琳;刘建梅;胡峻梅;;涉嫌暴力违法的女性被鉴定人犯罪学特征分析[J];法医学杂志;2011年03期
9 曹婧;;上市,上庭! 美迈斯律师谈莫里森裁定对中国企业的启示[J];中国律师;2010年09期
10 ;时人新语[J];黄金时代;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贵萍;;对贵阳市拐卖儿童犯罪的犯罪学分析[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1世纪贵州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杜雄柏;梁明晔;;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犯罪学根据[A];犯罪学论丛(第六卷)[C];2008年
3 甘建一;;法医学被鉴定人与犯罪学中被害人的相关性探讨[A];全国第十二次法医临床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牧;;犯罪现象存在论[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5 林勇;张东军;胡泽卿;毛远毅;王彬;;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犯罪学特征研究[A];中国法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洪沛霖;;初探社会主义国家产生犯罪的根源[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7 吴兴明;;消费时代或全球化:重振美学的一线新机[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8 马亚雄;靳高风;;犯罪学学科与专业建设与发展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贾桂海;;寻找安全之路——犯罪学的向度与进路[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10 陈兴良;;群体犯罪学的理论框架——行为科学在犯罪学中的运用[A];行为法学在中国的崛起[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 赵宝成;校园袭击案的犯罪学分析[N];检察日报;2010年
2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05级 张媛媛;从犯罪学的角度看严打[N];驻马店日报;2010年
3 王牧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犯罪学学会会长,亚洲犯罪学学会副主席;犯罪学的方法论价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本报特约记者 李智超;与杀人恶魔的十年同居生活[N];世界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程晖;新的社会博弈即将展开[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6 记者 舒晋瑜;消费时代的诗人更需要责任与担当[N];中华读书报;2010年
7 常士臣;海南离岛免税标志新消费时代来临[N];齐齐哈尔日报;2011年
8 丛治辰;消费时代的“怪兽”[N];文学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周春雨;中国家纺行业开启奢侈品消费时代[N];中国贸易报;2011年
10 郝洪;这是怎样的消费时代?[N];国际金融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桂荣;消费时代的女性小说与“后女权主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孟岗;消费时代的身体乌托邦[D];浙江大学;2004年
3 胡妮;托妮·莫里森小说的空间叙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孙恒山;腐败犯罪控制论[D];吉林大学;2006年
5 王连生;价格违法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傅守祥;欢乐诗学: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想像[D];浙江大学;2005年
7 唐英;消费时代电视广告审美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朱小琳;回归与超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陈屹立;中国犯罪率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董天策;消费时代的中国传媒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捷;消费时代的审美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李亚妮;消费时代电视交友节目的发展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薛振霞;论消费时代文学之新症候[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永然;犯罪学方法论的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张凡;莫里森小说的美国非裔身份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6 陈文烨;消费时代的异国之恋[D];复旦大学;2010年
7 陈希璐;重写成长[D];西南大学;2010年
8 张国刚;儒教与犯罪控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冷必元;刑法的权力运作引论[D];湘潭大学;2007年
10 邢涛;消费时代下中国当代油画价值取向探讨[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507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850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