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犯罪及其侦查对策
本文选题:网络犯罪 + 侦查 ; 参考:《四川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摘要】: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今天它已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社会生产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但同时,,它也为犯罪分子所利用,给受害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对各国的国家安全、社会文化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对网络犯罪及其侦查和立法状况做了初步的探讨。 本文共有三部分,第一部分,作者首先从不同角度对网络犯罪的定义进行了叙述,提出了作者所理解的网络犯罪定义。然后,对网络犯罪的分类、特点、原因、及其具体表现形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全面的展现网络犯罪的全貌。 第二部分,主要讨论了网络犯罪的侦查理论。并根据网络犯罪的特点,指出了网络犯罪的侦查机构、原则、侦查程序、以及侦查方法。 第三部分,作者首先从立法的角度,介绍了国际及国外一些国家有关网络立法的规定,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有关网络立法规定的不足与完善。最后,作者又详细的阐述了通过立法以外的其他途径如何预防网络犯罪的发生。
[Abstract]:In the past half centur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popularization of computer and its network, today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various fields of society, and has profoundly affected and changed the social production and people's way of life.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used by criminals, causing great losses to the victims, disrupting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order, and posing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national security and social culture of all countries. This article has made the preliminary discussion to the network crime and its investigation and legislation condition. There are three parts in this paper. In the first part, the author firstly narrates the definition of cybercrime from different angles and puts forward the definition of cybercrime understood by the author. Then, the class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reasons, and its specific manifestations of the network crime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in order to show the overall picture of the network crime. The second part, mainly discusses the network crime investigation theor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crime,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investigation organization, principle, investigation procedure and investigation method of network crime. In the third part, the author first introduces the international and some foreign countries' regulations on network legislation from the angle of legislation, and on this basis discusses the deficiency and perfection of the relevant network legislation provisions in our country. Finally, the author elaborates in detail how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cybercrime through other ways other than legislation.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D917;D9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洋;;网络犯罪——伸向高科技背后的黑手[J];现代经济信息;2006年11期
2 张卓玉;;论网络犯罪中的电子证据[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0期
3 黄毓毅;;论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及其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4期
4 宋瑜;;浅谈网络犯罪的特点和防范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年07期
5 王鑫;陈结淼;;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问题研究[J];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1年02期
6 李敏;;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之 于志刚:越过事实前进一步[J];中国审判;2011年05期
7 卢晓丽;;论网络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及其预防[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周芹;;论远程操控诈骗犯罪的侦查对策[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吴刚;;浅谈计算机犯罪现状及防范措施[J];法制与社会;2011年26期
10 张玉芳;;网络犯罪与治理探析[J];互联网天地;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成;;青少年网络犯罪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2 陈建民;;网络犯罪监察与防范体系建设的思考[A];第十六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3 沈惠芳;;浅析我国网络犯罪的青少年预防[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徐蕾;;网络犯罪特征、成因及预防大学生网络犯罪对策分析[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5 聂阳阳;;我国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之立法反思与重构[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6 卓翔;;网络犯罪对策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7 邓小刚;;青少年网络被害与防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8 李双其;;虚拟社会的犯罪防控[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9 杨杰;;从计算机犯罪到网络犯罪互联网对刑法的冲击[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二卷)[C];2007年
10 滑建忠;温晋英;;网络犯罪成因与侦防策略研究[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二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网络犯罪需要单独立法吗?[N];检察日报;2000年
2 ;有组织网络犯罪迅猛增加[N];计算机世界;2004年
3 ;迈克菲启动打击网络犯罪计划[N];中国质量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王丕屹;全球“围剿”网络犯罪[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5 记者 车振宁 周琼;健全打击网络犯罪立法[N];人民公安报;2009年
6 利岩;如何使网络世界更安全?[N];科技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吕鸿 丁大伟;欧盟加强防范网络犯罪[N];人民日报;2009年
8 记者 赵明;网络犯罪导致每天流失千亿美元[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9 赵枫;浅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N];西部法制报;2009年
10 刘倩茹;警惕网络欺诈[N];西藏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卓翔;网络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王春元;公共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3 高德胜;信息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申琰;互联网的国际博弈与合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5 方清涛;中国国家信息安全与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宁;网络异常检测与溯源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张有东;网络取证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立智;网络犯罪及其侦查对策[D];四川大学;2004年
2 张文静;特大城市网络犯罪问题实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付华;网络犯罪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4 丛艳华;网络犯罪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5 谢志涛;网络犯罪及其防范[D];华东政法学院;2002年
6 汪剑歆;论网络犯罪[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7 乔小会;论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的确定[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郑怀瑾;网络犯罪场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9 刘宇萍;网络犯罪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10 王立东;网络犯罪的定性分析及刑事管辖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190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919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