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死后不同时间玻璃体液化学成分的变化趋势
本文选题:法医学 + 人玻璃体液 ; 参考:《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6期
【摘要】:目的测定人死后玻璃体液化学成分含量,对多种化学指标进行分析,建立各自的回归方程,使玻璃体液检测能更广泛地应用于法医实践。方法用日本产OLYMPUSAU400自动生化仪对死后时间在0.5~216h的126例尸体玻璃体液中葡萄糖等11种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1玻璃体液中葡萄糖、钠、氯随死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尿素、肌酐、尿酸、钾、钙、镁、无机磷、微量蛋白随死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葡萄糖、钾离子和无机磷与死亡时间的相关性好(r=-0.824,0.967,0.880),而尿酸和微量蛋白则不能用于推断死亡时间(r=0.350,0.153)。2死后72h内,死亡时间的逐步回归方程为Y=-35.15+6.05X,R2=0.957,X代表玻璃体液钾离子浓度。Y=-27.83+5.49X1-1.35X2,R2=0.960,X1、X2分别代表玻璃体液钾离子、葡萄糖浓度。Y=-16.37+3.93X1-2.29X2+5.36X3,R2=0.966,X1、X2、X3分别代表玻璃体液钾离子、葡萄糖、无机磷浓度。结论1玻璃体液中葡萄糖等11种化学成分的含量随死后时间的延长而改变,其中钾离子在死后72h内与死亡时间最具有线性关系。2用逐步回归法建立多元回归方程推断死亡时间,可以提高对死亡时间估计的准确性。
[Abstract]: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chemical components of vitreous body fluid after death, analyze various chemical indexes and establish their regression equations, so that the detection of vitreous body fluid can be more widely used in forensic practice. Methods the contents of glucose and other 11 components in vitreous body fluid of 126 cadaveric patients with postmortem time of 0.5 ~ 216h were determined by OLYMPUSAU400 automatic biochemical instrument made in Japan. Results 1 glucose, sodium and chlorine in vitreous body fluid de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postmortem time, and urea, creatinine, uric acid, potassium, calcium, magnesium, inorganic phosphorus and trace protein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postmortem tim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glucose, potassium ion and inorganic phosphorus and the time of death was good. However, uric acid and trace protein could not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time of death within 72 hours after death. The stepwise regression equation of the time of death is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potassium ion in vitreous body fluid. Y-27.83 5.49X1-1.35X2ON0.960X1X _ 2 represents potassium ion in vitreous body fluid,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glucose. Y-16.37 3.93X1-2.29X2 5.36X3R2O0.966X _ 1X _ 2X _ 3 represents potassium ion of vitreous body fluid,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glucose and inorganic phosphorus represents vitreous body fluid potassium ion,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1) the contents of 11 chemical components such as glucose in vitreous body fluid changed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postmortem time, and potassium ion had the most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time of death within 72 h after death. 2 the multiple regression equation was established to estimate the time of death by stepwise regression method. It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ime of death estimation.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法医病理学教研室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法医病理学教研室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法医病理学教研室
【分类号】:D91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史文军;邓世雄;赵新才;;家兔急性有机磷中毒死后玻璃体液化学成分的变化趋势[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9年04期
2 李兴彪,张海燕,邵黎明;家兔急性胰腺炎死后不同时间眼玻璃体液淀粉酶变化[J];法医学杂志;2004年03期
3 陈瑶清;蔡继峰;文继舫;;玻璃体液化学成分规律性改变与死亡时间推断的研究进展[J];法医学杂志;2009年01期
4 宋丽娟;王英元;宋丽娟;周晋锋;牛艳麟;;家兔死后不同温度下眼玻璃体液钾、镁、锰含量与PMI关系的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1年06期
5 史文军;邓世雄;赵新才;汪平;;家兔急性酸中毒死后玻璃体液化学成分的变化趋势[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潘洪富;人死后玻璃体液化学成分含量改变与死亡时间关系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汪岚;玻璃体液取样方法及死亡时间推断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刘杨;肌动蛋白降解规律与死亡时间推断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4 周兰;基于角膜图像的死亡时间推断研究和中毒死亡案件的调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宋丽娟;家兔死后不同温度下眼玻璃体液钾、镁、锰含量与PMI关系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史文军;家兔急性有机磷中毒死后及酸中毒死后玻璃体液化学成分的变化趋势[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3 陈瑶清;死后人玻璃体液化学成分规律性改变对推断死亡时间的法医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法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名单[J];法医学杂志;1990年01期
2 张力,张武扬,范决;法医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应用[J];中国法医学杂志;1994年02期
3 方博;崔晓光;吴锡福;;一例火灾现场的法医学勘验分析[J];广东公安科技;2006年03期
4 张馨元;刘技辉;刘鹏;张彪;;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合并病理性骨折1例[J];法医学杂志;2009年04期
5 魏小娟;;法医学尸检分析对医疗纠纷处理的意义[J];才智;2011年24期
6 李树山;4例活埋致死的法医学鉴定[J];法医学杂志;1997年02期
7 侯一平;我国高等法医学教育的特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9年06期
8 ;中国法医学会代销法医学参考书[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3年06期
9 巴华杰;林子清;陈建旭;李旭鹏;;SCGE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法医学中的应用[J];广东公安科技;2005年04期
10 郑晶;陆惠玲;陈森;;月经血鉴定与基质金属蛋白酶-11[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涛;贺世辉;郝生华;郝维兴;;残疾人肢体伤残评定的法医学探讨[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骞润宇;;1起杀人碎尸案的法医学现场勘查与分析[A];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位在久;;对12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法医学鉴定分析[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4 刘洛娜;;现代教育技术在《法医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地位[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邹积敏;丁百林;;法医学物证在一起命案侦破工作中的成功运用[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一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孙波;但映红;肖苏琦;袁洪明;段兵;张晔;;对保外就医法医学审查程序规则的探讨[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张霁;侯一平;吴瑾;李英碧;廖林川;王玉芳;魏玉峰;;中国人群9号染色体10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及其在法医学中的应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8 黄瑞亭;;论法医学鉴定标准中儿童概念及其年龄界定[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9 于水深;;试析手功能评定标准的法医学价值[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李海燕;袁自闯;唐振亚;;广东省法医学DNA数据库的现状及思考[A];第二届全国法医DNA检验技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荣忠;美国法医学中的现代科技[N];人民公安报;2011年
2 叶红兵 记者 谢松;南昌市法医学会成立[N];南昌日报;2009年
3 ;赤芍与白芍的化学成分含量比较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3年
4 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 高振会;环境法医学向我们走来[N];中国海洋报;2007年
5 陈继明;法医学家姜先华断记[N];科技日报;2003年
6 全国首批检察业务专家江苏省检察院主任法医师 顾晓生;命案法医学证据审查要点[N];检察日报;2008年
7 记者 王秋蓉;保护海洋环境 关注人类未来[N];中国海洋报;2008年
8 通讯员 曾勇 贾建长;教书育人卅二载 桃李神州誉自来[N];组织人事报;2008年
9 马竞邋曹天健;丛斌:让法医学与法学碰撞出耀眼火花[N];法制日报;2007年
10 杜文戈;从“鞋带上吊”质疑看个别律师知识缺陷[N];检察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洪富;人死后玻璃体液化学成分含量改变与死亡时间关系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冀强;Y染色体STR复合扩增及法医学可行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颜静;人类21号染色体新STR遗传标记的法医及医学遗传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戴浩霖;十个新的Y染色体STR的特性及复合扩增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袁万安;法医鱼类学种属鉴别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李秋红;菟丝子等十三味中药最佳炒制工艺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张雪芹;缓释钾肥钾素养分释放特性及其施用效果[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8 赵铭钦;烤烟陈化的生理生化机制与叶面优势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及增香效应[D];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
9 董建国;STR基因座嵌合引物复合扩增及其法医学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10 王旭东;线粒体DNA多态的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及其法医学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经丹;不同变黄程度下烤烟主要酶活性变化及对相关化学成分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0年
2 张敏;薄荷叶茶加工工艺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3 林经东;3个新的Y染色体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5年
4 黄玉环;中国古代法医学发展史及相关文献研究[D];贵阳中医学院;2007年
5 杨兵;川产青牛胆的分子标记与化学成分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严辉;清代法医学文献整理研究[D];贵阳中医学院;2008年
7 李长峰;丹参与白花丹参的比较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8 陈瑶清;死后人玻璃体液化学成分规律性改变对推断死亡时间的法医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王永在;山西汉族和内蒙古蒙古族人DYS413多态性及其法医学应用[D];山西医科大学;2003年
10 陈伟;重庆汉族、土家族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193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919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