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的“少年”犯罪与政府防范措施
[Abstract]:The so-called "teenagers" in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refer to those social groups which were free from the rule of "father and old", were in the lower class, engaged in lowly occupation and idle. Juvenile delinquency shows as "gang theft", plunder of property, "borrowing revenge", "appointment of chivalrous and concurrently", as well as acting as a powerful and powerful pawns of power or local pride, harming the countryside and so on. Juvenile delinquency, which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public security, is attacked and restrained by the autocratic government. However, the charact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youth's mania and ease also reflected the social style and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especially in the lower classes, so the rulers took advantage of their strength while cracking down on the "evil teenagers" at the same time. Extend the influence and reach of government to civil society. This combination of strike and utilization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formation of basic social order in Qin and Han dynasti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nderstand this special social phenomenon in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social caus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the harm to the society and the government's preventive measures.
【作者单位】: 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
【分类号】:D91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3 张晓英;;“钱刀”与《白头吟》创作时代蠡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4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5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6 吴贤哲;;七言古诗起源与产生问题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7 朱秀敏;;浅论扬雄散文的艺术特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8 王硕民;《韩诗外传》新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9 张光全;司马迁、班固“实录”精神异趣探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10 尹兴国;浅论纵横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龚武;;管子形势道哲学的阅读及其诉说——管子哲学研究相关性问题探讨[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2 佟健华;;算学宗师赵爽的数学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张维坤;;“讽诵”在我国古代长期广泛流行的原因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4 陶世龙;李鄂荣;;地质思想在古代中国之萌芽[A];地质学史论丛(4)[C];2002年
5 姚阿玲;;现实与非现实——中日男同性恋作品的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周及徐;;弃稷解——探寻《大雅·生民》中的史前民俗[A];“汉语与汉字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提要[C];2008年
7 徐卫民;;汉长安城植被研究[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辑)——南越国遗迹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瓯燕;;我国长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A];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9 贺金峰;;兼论方城境内的“夏路”[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0年第1期[C];2010年
10 王守仁;;《孙膑兵法、擒庞涓》中有关城邑问题的商榷[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三届年会史学论文集[C];198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范云峰;先秦时期青铜铸造标准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范文娟;嵩山古建筑群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岳亚莉;豫北地区战国墓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翔;中国的少年犯罪和少年司法制度[J];百科知识;1996年07期
2 涛;;“美国生活方式”的牺牲品[J];世界知识;1954年08期
3 ;少年犯罪隔了三年又转为增加——据警察厅“一九七三年违法犯罪少年统计”[J];外国教育研究;1974年03期
4 李经普;战后日本少年犯罪历史现状及原因[J];河北法学;1986年03期
5 宁;;少年犯罪与死刑[J];世界知识;1986年06期
6 周传美;少年犯罪母亲和村主任获刑[J];湖南农业;2004年12期
7 康晓宇,俞仁俊;从邓志军抢劫盗窃团伙一案看当前少年犯罪的成因、特点及相应对策[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03期
8 哈吉特·S·桑德休;郭建安;;印度的犯罪及其家庭控制[J];国外法学;1987年06期
9 臧亚俊;上海市闸北区外来少年犯罪情况剖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1996年01期
10 金夭;少年犯罪,引人深思[J];警察天地;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季辉;;从“冲击波”事件谈网络蠕虫病毒的防范[A];第十九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邹喜;;谈精神科护理风险因素与防范措施[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3 刘金梅;浦东华;王文兰;;病区工作细菌超标原因及防范措施[A];全国医院感染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4 侯明珍;;护理差错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A];第三届全国铁路护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何报生;;煤矿对角并联通风技术分析与措施[A];2007年赣皖湘苏闽五省煤炭学会联合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6 赵道胜;;论外墙体渗漏原因及防治措施[A];河南省铁道学会2007年学术活动月优秀论文集[C];2007年
7 宋晋平;;晋煤集团网络安全风险与防范措施[A];第九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8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运来;;浅议企业负债筹资风险的成因与防范[A];第九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8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覃净;覃建明;;医院药房如何防范药品风险的探讨[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10 杨世俊;;浅谈现金收支中的舞弊行为及防范措施[A];河南省冶金企业创新与产业发展政策研讨会——暨技术经济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健邋温爱英 朱先明;东海少年审判创新模式[N];人民法院报;2008年
2 立 烽 常 法;长汀法院连续五年少年犯罪重犯率为零[N];人民法院报;2004年
3 赵杰;和平 有效预防少年犯罪[N];人民法院报;2000年
4 叶 春;铜梁法院多措并举预防少年犯罪[N];人民法院报;2004年
5 赵海峰;法国通过法律强化打击少年犯罪[N];人民法院报;2002年
6 程东宁;少年犯罪 量刑中的挽救策略[N];检察日报;2001年
7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 李玫瑾;别让孩子成为“人生路上的杀手”[N];北京日报;2004年
8 冯安安 刘创 高远钊;少年犯罪心理矫治之探索[N];江苏法制报;2009年
9 关颖 罗坚梅 张婴音;家长不曾意识到的言行可能将孩子推向少年犯之路[N];杭州日报;2007年
10 冯锐;少年犯罪应设专门司法程序[N];中国社会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玲;秦汉关隘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2 崔锐;秦汉时期的女性观[D];西北大学;2003年
3 蒋晓春;三峡地区秦汉墓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强中华;秦汉荀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航;企业人力资源危机的感知与防范[D];同济大学;2008年
6 何海龙;边缘之拓治[D];厦门大学;2007年
7 胡昊昕;少年刑事司法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阎盛国;秦汉时期招降战略战术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于凌;秦汉律令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季;少年违法犯罪与少年司法体系[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宏恩;秦汉时期的社会教育[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超;秦汉时期的丧葬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孔永红;出土印玺所见秦汉的官制[D];郑州大学;2010年
4 刘洋;秦汉豪强地主犯罪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爱清;秦汉里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6 娄国领;秦汉圣人观探析[D];河南大学;2009年
7 周敬阳;论秦汉时期岭南海上丝绸之路的三大始发港[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曹骥;政治控制视角下的秦汉身份继承制度[D];河南大学;2011年
9 张万军;秦汉时期刑事连坐责任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李娜;论海外投资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115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311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