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犯罪与风险研究论纲——风险社会视野下的犯罪治理

发布时间:2019-02-15 11:15
【摘要】:风险社会中,犯罪不应再被认为是社会病态现象,而应被视为日常风险产物。因此需要以犯罪接受并改变风险作为引导运行的视角来重新看待犯罪。犯罪运行需要犯罪风险源作为能量为其提供动力。犯罪风险源包括人造风险、发展性风险、人性风险以及激发性风险。犯罪运行的过程也必然要和风险发生各种关系。风险的感知、分配、放大与沟通都会使犯罪呈现不同形态。在风险社会中对犯罪进行治理需要从犯罪运行、犯罪风险源以及犯罪与风险的关系三个方面入手。
[Abstract]:In a risky society, crime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 social morbid phenomenon, but as a product of daily risk.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review cri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cepting and changing risks. The crime operation needs the crime risk source as the energy to provide the motive force. The source of crime risk includes artificial risk, developmental risk, human nature risk and stimulating risk. The process of criminal operation must also have a variety of relationships with risk. The perception, distribution, amplif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risk will make the crime take on different forms. In the risk society, we should deal with the crime from three aspects: the operation of the crime, the source of the crime risk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rime and the risk.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警察科学研究所;
【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社会治安问题研究》(08JWSK005) 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犯罪控制问题研究》(2007040) 西南政法大学青年科研创新项目《警务改革与犯罪控制之关系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出路》(2010XZYJS115)
【分类号】:D9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树华;小康·稳定与犯罪治理[J];法学杂志;2003年01期

2 李慧;;风险社会语境下公安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及应对策略[J];改革与开放;2010年20期

3 金其高;论犯罪运行的基本规律及其防控[J];公安研究;1996年02期

4 徐乃龙;;对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治理的反思[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杨梅;;风险社会中安全需求的变化及其对公安工作的影响[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焦俊峰;;犯罪控制中的治理理论[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邵守臻;张明;;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几点思考[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任腾飞;;风险社会的安全需求及对公安工作的影响[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6期

9 王瑾;;中国模式下的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制度[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贺团卫;;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为民;;公安文化与风险社会[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张明;邵守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症结分析与制度创新[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徐乃龙;;对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治理的反思[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4 祝天智;;论风险社会的挑战与农村公共安全管理的创新[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为民;;网“客”传播和公安“舆情”[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丽娟;城市公共安全呈现新特点[N];中国改革报;2006年

2 中国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会长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王牧;犯罪学应在两方面有所作为[N];检察日报;2010年

3 王牧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犯罪学学会会长,,亚洲犯罪学学会副主席;犯罪学的方法论价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中国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会长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王牧;犯罪学应在两方面有所作为[N];检察日报;2010年

5 王牧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犯罪学学会会长,亚洲犯罪学学会副主席;犯罪学的方法论价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中国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会长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王牧;犯罪学应在两方面有所作为[N];检察日报;2010年

7 王牧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犯罪学学会会长,亚洲犯罪学学会副主席;犯罪学的方法论价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中国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会长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王牧;犯罪学应在两方面有所作为[N];检察日报;2010年

9 王牧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犯罪学学会会长,亚洲犯罪学学会副主席;犯罪学的方法论价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中国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会长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王牧;犯罪学应在两方面有所作为[N];检察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张彩红;竞技体育犯罪法律治理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娟;深圳市流动人口犯罪治理中的情报信息建设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黄永强;论社区犯罪治理[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淇;网络淫秽色情犯罪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4 屈艺;我国行业性走私犯罪治理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5 罗国莲;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犯罪治理的思考[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6 宫娜;风险社会语境下社会安全与社会发展的哲学思考[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7 张惊雷;繁荣背后的优思[D];湘潭大学;2002年

8 王华明;论网络犯罪的综合治理[D];山东大学;2008年

9 张慧珍;非执法性警务社会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10 唐飞;大学生对介入群体性事件的选择取向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232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4232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c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