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罪犯的人格特征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成年罪犯的人格特征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查罪犯人格特征与攻击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大五人格简式量表、冲动性量表、攻击行为量表对长沙421名服刑人员进行了测量。结果:①罪犯组在冲动量表各维度及总分上均显著高于农村、城市居民群体和大学生三个群体。②相关分析表明,冲动量表中三个维度与愤怒、敌意、躯体攻击及攻击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神经质与攻击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外向性、宜人性、严谨性与愤怒、敌意、躯体攻击和攻击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③大五人格与攻击行为产生了1个显著的典型相关系数,冲动性人格与攻击行为产生了2个显著的典型相关系数,都达到了中等程度相关。回归分析发现人格特征对攻击行为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罪犯的人格具有显著的冲动性特点,其人格的神经质及冲动性特征能有效预测罪犯的攻击行为。
【作者单位】: 湖南女子学院女性心理健康研究所;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学研究所;湖南省长沙监狱;
【关键词】: 罪犯 人格 攻击行为 典型相关
【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女校弱势学生心理健康正向支持系统构建研究”(XJK013BXL002)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课题“女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文化的关系” 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成年罪犯群体的冲动性决策特征研究”(2013BZZ213)
【分类号】:D917.2
【正文快照】: 犯罪行为的发生是罪犯个体的人格特征与犯罪的情境综合作用导致,而其中犯罪个体的人格特征是犯罪行为发生的决定性因素。梅传强认为导致犯罪行为的主要心理原因就是犯罪人的人格特征[1]。肖琳琳等研究表明罪犯大多外向、情绪不稳、有精神质的人格特点[2]。戴春林等研究发现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梅传强;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刑事责任的心理基础[J];现代法学;2003年02期
2 王俊;余毅震;;攻击行为学生的人格特征及影响因素配对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3期
3 戴春林,杨治良,吴明证;内隐攻击性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1期
4 戴春林;孙晓玲;;关于服刑人员的内隐攻击性研究[J];心理科学;2007年04期
5 肖琳琳,潘勇,姚家斌;违法犯罪成年男性个性特征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年01期
6 姚若松;梁乐瑶;;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NEO-FFI)在大学生人群的应用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4期
7 王俊杰;路翰娜;孙星海;沈雪春;肖卫良;;具有攻击行为的男性违法青少年的人格特性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2年11期
8 李献云;费立鹏;徐东;张亚利;杨少杰;童永胜;王志青;牛雅娟;;Barratt冲动性量表中文修订版在社区和大学人群中应用的信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庆生;郝加虎;黄朝辉;苏普玉;方长松;唐晓武;黄敏;;Buss-Perry攻击问卷信效度评价[J];安徽医药;2012年02期
2 方从慧;;内隐攻击性研究进展[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陶云;霍俊丽;高松;叶存春;;心境一致性对大学生外显和内隐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3期
4 马长生;罗开卷;;犯罪预防、预防犯罪中犯罪人格考量论[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7期
5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暑假实践团;;刑事和解的实证考察与理论反思[J];福建法学;2009年04期
6 雷小政;;刑事和解配套制度的实证分析与立法完善[J];法学杂志;2009年07期
7 傅晓晴,白平,陈惠颖,陈少东,徐翔宇,陈琪,陈静波,邓龙生;46例暴力型罪犯的中医辨证及与神经-肾上腺功能的关系[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尹斐;孙娟娟;;人身危险性与主观恶性、人格之比较[J];法制与社会;2008年16期
9 周云伟;赵丽;虎贵华;倪正鹏;;男性病残犯心理防御机制特点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17期
10 李玫瑾;董海;;犯罪人格的界定与实证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连荣;社会偏见对攻击行为影响的理论和实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谌丁艳;戒毒人员心理状况调查及神经递质前体物质干预效果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杨慧芳;女性犯罪者的人格、应付方式、情境因素与犯罪行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梅传强;犯罪心理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5 马皑;对犯罪人本质特征的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刘新学;工读学校学生执行功能及其与攻击行为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郑莉芳;成年人犯罪动机的生成与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刘建清;犯罪动机与人格[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李津;基于隐性需求的动漫品牌资产形成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10 胡东平;人格导入定罪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小颖;苏州市小学生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印皓洁;刑法中的犯罪人格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代苗苗;高中生宽恕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张建涛;高中生情绪创造力、人格特质和述情障碍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程苏;社会排斥下自我肯定对社会性痛苦、攻击性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陈显莉;暴力起因对高、低道德判断能力初中生内隐攻击性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1年
7 赵文文;对暴力攻击型青少年愤怒控制的团体训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辛静;论激情犯罪[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9 陈超;心理距离对内隐攻击性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沂;学龄前儿童的情绪调节:母亲人格、母亲控制/自主支持及儿童气质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大真,杨治良;内隐社会认知中攻击性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沙东想,吕成荣,狄小华,张云飞;罪犯心理卫生状况研究[J];健康心理学;1996年01期
3 赵美玉;社会转型期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及犯罪原因的对比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6期
4 张锋,朱海燕,宋志一;毒品与暴力型、财产型罪犯人格特征及其类型的比较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6期
5 马海鹰 ,张小远;罪犯人格特征的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3期
6 傅以容,李俊,尹承德;85例卖淫妇女EPQ调查结果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1995年02期
7 马克·安赛尔;王立宪;;从社会防护运动角度看西方国家刑事政策的新发展[J];中外法学;1989年02期
8 吴汉荣,余毅震,徐学俊;儿童攻击性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0年04期
9 陈虹,姜U
本文编号:2949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94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