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重婚犯罪的防治
发布时间:2017-09-09 20:37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重婚犯罪的防治
【摘要】: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重婚犯罪案件不断滋生与蔓延,对家庭与社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这些重婚犯罪行为,虽然我国婚姻法和刑法都对其作出了禁止规定,但由于其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加上重婚者的刻意规避,所以对其很难进行有效的打击。与此同时,由于人们对婚姻、家庭观念的改变,以及经济因素的影响,导致当前重婚犯罪不断增多,不仅破坏了家庭的稳定,败坏了社会的良好风气,更诱发了其他经济犯罪,给全社会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 从犯罪学的角度来看,重婚犯罪之所以会不断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有思想文化方面的原因。在金钱至上和享乐主义等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对婚姻、家庭的观念正在发生改变,以前认为情感是婚姻的基础,现在正在变为经济才是婚姻的基础。在这种观念下的婚姻,是很难长时间维系的,面对金钱与权力的诱惑,一些人往往就走上了重婚犯罪的道路,对其应承担的家庭义务置之不理;其二,有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不断加大的失业率和贫富差距,导致许多人走上犯罪的道路,为摆脱自身的贫困处境,一些人宁愿选择重婚;其三,有司法实践方面的原因。司法实践中,由于刑法对重婚罪的规定比较僵化,造成许多事实上的重婚难以入罪,加上重婚案一般无人提起诉讼以及重婚的证据难以取得,所以刑法很难对重婚犯罪进行有效的打击;其四,有行政监管方面的原因。行政权力的不受监督与行政管理上的漏洞,进一步加剧了重婚犯罪的不断增多。 以往,在对重婚犯罪的防治方面,往往都寄希望于刑法调整,但从近年来重婚犯罪有增无减的趋势看来,刑法对其遏制作用十分有限。所以,有必要对其重新审视,转从多层次、多角度来对重婚犯罪进行有效防治:一是道德防治。加强重婚犯罪的危害宣传,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二是经济防治。扩大就业,缩小贫富差距,改善社会经济条件;三是行政防治。建立全国统一的民政信息联网系统,完善行政管理制度;四是法律防治。落实重婚者的民事赔偿责任,适当拓宽重婚罪的认定标准,对重婚案实行公诉。
【关键词】:重婚犯罪 婚姻制度 公诉 有效防治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17
【目录】:
- 摘要5-6
- 英文摘要6-10
- 第1章 绪论10-14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0-11
- 1.2 文献综述11-13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3-14
- 第2章 我国重婚犯罪的现状及危害14-21
- 2.1 重婚犯罪的界定与特点14-17
- 2.1.1 重婚犯罪的界定14-15
- 2.1.2 重婚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15-16
- 2.1.3 重婚犯罪的特点16-17
- 2.2 我国重婚犯罪的现状与危害17-21
- 2.2.1 我国重婚犯罪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7-19
- 2.2.2 重婚犯罪的危害19-21
- 第3章 我国重婚犯罪日益增多的原因分析21-31
- 3.1 思想文化方面的原因21-23
- 3.1.1 多元文化冲突的影响21-22
- 3.1.2 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22-23
- 3.2 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23-24
- 3.2.1 贫富差距的扩大23-24
- 3.2.2 失业的增加24
- 3.2.3 社会流动性的增强24
- 3.3 法律制度方面的原因24-28
- 3.3.1 事实上的重婚难以入罪25-26
- 3.3.2 重婚案件难以提起诉讼26-27
- 3.3.3 重婚犯罪的证据难以取得27-28
- 3.4 行政监管方面的原因28-31
- 3.4.1 行政监督方面的原因28-29
- 3.4.2 行政管理方面的原因29-31
- 第4章 我国重婚犯罪的防治构想31-39
- 4.1 道德防治31-32
- 4.1.1 加强重婚犯罪的危害宣传31-32
- 4.1.2 加强家庭伦理道德的教育32
- 4.1.3 倡导积极向上的文化32
- 4.2 经济防治32-34
- 4.2.1 扩大就业32-33
- 4.2.2 缩小贫富差距33-34
- 4.3 行政防治34-35
- 4.3.1 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民政信息共享系统34
- 4.3.2 完善行政管理制度34-35
- 4.4 法律防治35-39
- 4.4.1 落实重婚者的民事赔偿责任35-36
- 4.4.2 适当拓宽重婚罪的认定标准36-38
- 4.4.3 对重婚案件实行公诉38-39
- 结论39-41
- 参考文献41-44
- 致谢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红梅;;关于我国重婚犯罪现状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年28期
2 陈尚志;;重婚罪:自诉抑或公诉[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胡承武;;“包二奶”现象的刑法学思考[J];经营管理者;2008年09期
4 骆香庭;;浅论中国人的子嗣观[J];传承;2008年16期
5 刘翠兰;;事实重婚犯罪探略[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欧锦雄;略论事实婚的重婚罪[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7 刘琴;;我国非婚生子女法律保护的模式选择[J];湖南农机;2010年07期
8 周永军,蒋为刚;建议实行重婚案件公诉制[J];检察实践;2003年01期
9 刘蕾;“包二奶”现象的历史根源[J];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10 李艳玲;;我国新形势下刑事犯罪高发的原因分析及防控对策思考[J];前沿;2010年1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新玲;重婚罪疑难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226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822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