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外交核心价值观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外交核心价值观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外交 外交核心价值观 新型国际关系 互利共赢
【摘要】:外交核心价值观是国家行为体对国际关系的本质、规律和走向,外交的宗旨和原则,国家身份与国家利益等外交事务中的重大问题的核心信念、根本主张和基本态度,也是其实施外交行为的基本准则和评价其他外交行为的是非标准。构建中国外交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国外交核心价值观应以当代中国外交实践和当代国际关系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共同价值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当代国际制度为基本依据,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且可见、可行、可依循。据此,宜将共存、共享、共治、共赢、共进五个内涵丰富且呈递进关系的方面,确立为中国外交核心价值观。中国外交应当大力弘扬这些核心价值观,同时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外交核心价值观,以增进外部世界对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行为的理解和支持,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特别是道义感召力,展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风范,推动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院;天津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全球问题研究所;
【关键词】: 中国外交 外交核心价值观 新型国际关系 互利共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12BGJ003)的资助
【分类号】:D820
【正文快照】: 05-0004-17?本文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12BGJ003)的资助。感谢《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匿名评审人提出的中肯意见和建议。文中错漏由笔者负责。?4?研究中国外交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它有助于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红续;;新中国外交的价值取向与战略抉择[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郭学堂;国际主义与中国外交的价值回归[J];国际观察;2005年01期
3 时殷弘;现代国际社会共同价值观念——从基督教国际社会到当代全球国际社会[J];国际论坛;2000年01期
4 秦亚青;;中国文化及其对外交决策的影响[J];国际问题研究;2011年05期
5 牛军;;伦理与价值:当代中国外交的困惑[J];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03期
6 章百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困惑[J];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03期
7 张小明;;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价值和规则[J];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03期
8 杨洁勉;;中国外交理论创新的三重历史使命[J];国际展望;2013年01期
9 阎学通;;公平正义的价值观与合作共赢的外交原则[J];国际问题研究;2013年01期
10 俞新天;;中国价值观的世界意义[J];国际问题研究;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婷婷;;美国文化的永恒主线——浅谈美国对外扩张的基本特点及表现形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2 胡玉霞;;新视阈下的美国和平队评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王建林;邓洪波;;文化安全视野下的新农村文化建设[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刘翠萍;孤立主义在美国的发展过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9期
5 牛翠萍;;透过日本文化看日本外交[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6期
6 张学岩;中东伊斯兰国家现代化阻力的文化分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石中英;论国家文化安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王国语;;外空活动商业化背景下空间法中的国籍联系[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周伦;;美国文明的特点[J];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10 李克,喜蕾,颜九红,刘云龙,李军,冯海燕,许文郁,余华东,刘远景,贾春晨;“告别非典,走向明天”——SARS学术反思笔谈[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婷;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非正式国际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沟通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廉晓敏;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朱蓉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李艳娜;富兰克林·罗斯福与印度的非殖民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家成;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底线、挑战与应策,1989-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7 刘鸣筝;美国公共外交研究(1917-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卓;冷战两大阵营对抗的形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润;毛泽东联美抗苏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志洲;;创建中国的外交哲学刍议[J];国际观察;2007年01期
2 阎学通;;国际领导与国际规范的演化[J];国际政治科学;2011年01期
3 牛军;;中国外交伦理的历史参照与思想资源[J];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03期
4 陈徽;;论管理中的基本共享价值观及其意义[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5 胡为雄;;毛泽东的政策和策略与辩证法[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秦亚青;;关系本位与过程建构:将中国理念植入国际关系理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逸舟;;加强“公民社会与中国外交”研究的几点想法[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1期
2 王卿;;共建和谐世界——中国外交新理念[J];领导之友;2006年05期
3 楚树龙;王青;;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外交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12期
4 马荣久;;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研究:回顾与前瞻[J];学理论;2009年27期
5 牛军;;三十年来当代中国外交研究[J];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07期
6 ;如何看待中国外交“软”“硬”舆论反差[J];资源导刊;2012年11期
7 赵可金;;中国外交3.0版:十八大后的中国外交新走向[J];社会科学;2013年07期
8 冯学平;;实力·公正·亮剑是中国外交直面挑战的明智选择[J];神州;2012年17期
9 ;对国际变局与中国外交的若干思考[J];中华魂;2013年04期
10 李静涛;;“中国外交应向进取型转变”[J];环球人物;2013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公龙;;论中国外交的观念变革[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2 欧阳程奕;;价值视阈下的新中国外交:1949-2009[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3 李志永;;融入与自主性的平衡:中国外交的核心问题[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4 牛军;;五十年的中国与世界[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5 牛军;;冷战与80年代的中国外交[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6 仇发华;;从朝鲜核问题的演变看中国外交倾向[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7 马驰;;略论邓小平对中国外交事业的贡献[A];纪念邓小平(下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牛玉峰;;邓小平与三中全会以来的中国外交[A];高举旗帜 继往开来——吉林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卫灵;;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的中国外交战略与策略选择[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10 ;党领导的新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就与经验[A];光辉的历程 宝贵的经验——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的建设主要成就与经验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当代中国外交研究“中国化”[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刘建飞;理性考评中国外交[N];学习时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谢方;十八大后的中国外交将更加积极主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 尹承德;今年中国外交有亮点[N];解放日报;2012年
5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杨成绪;2013年的中国外交:全面把握机遇 沉着应对挑战[N];解放日报;2013年
6 ;读“蓝厅热词” 把脉中国外交[N];人民日报;2013年
7 钟声;预测中国外交的关键[N];人民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廖勤;习主席首访指引中国外交新风向[N];解放日报;2013年
9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王逸舟;关于中国外交变革的若干思考(二)[N];东方早报;2013年
10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王逸舟;关于中国外交变革的若干思考(三)[N];东方早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九仙;当代中国外交道义因素的儒家伦理取向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2 任远U,
本文编号:11184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118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