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利益平衡与知识整合: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逻辑与模式

发布时间:2018-02-01 16:50

  本文关键词: 利益 知识 城市规划 公众参与 出处:《中国行政管理》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利益平衡和知识整合是公众参与的重要目的,两者相互影响、互相渗透,构成了公众参与的双重逻辑。根据规划利益平衡和知识整合需求的强弱关系,城市规划可以分为弱知识-弱利益型规划、强利益-弱知识型规划、强知识-弱利益型规划、强知识-强利益型规划四种类型。对于弱知识-弱利益型规划,重点是做好以规划公示为主要形式的程序性参与工作;对于强利益弱-知识型规划,应完善以利益相关者为主导的公众参与机制;对于强知识-弱利益型规划,应探索以知识相关者为主导的公众参与机制;对于强知识-强利益型规划,则需要利益相关者和知识相关者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共同参与。通过这些差异化的公众参与模式,可进一步提升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Abstract]:The balance of interest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are the important purpose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They affect each other and infiltrate each other, which constitute the dual logic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Urban planning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weak knowledge-weak interest type programming, strong interest-weak knowledge type programming, strong knowledge-weak interest type programming, strong knowledge-strong interest type programming. The focus is to do a good job of planning publicity as the main form of procedural participation; For strong interest weak-knowledge planning, we should perfect the mechanism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which is dominated by stakeholders; For strong knowledge-weak benefit planning, the mechanism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should be explored. For strong knowledge-strong benefit planning, stakeholders and knowledge stakeholders need to participate on the basis of mutual trust. The effectivenes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can be further enhanced.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编号:17XNB011)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温州人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成果(编号:15JDZS01ZD)
【分类号】:D621.5
【正文快照】: 一、引言公众参与是公共政策制定的一项基本原则和重要环节,也是推动后现代公共政策理论演进的重要动力。城市规划是公众参与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领域,国内外学者都普遍强调在城市问题复杂化、利益格局多元化和不确定性增强的时代背景下,规划制定者应当积极创新公众参与的途径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春梅;;城镇居民公众参与态度实证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蔡定剑;;中国公众参与的问题和前景[J];乡音;2014年05期

3 刘英杰;陈智富;莫荣旭;;公共管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J];知识窗(教师版);2013年05期

4 田飞龙;;“走过场”的公众参与侵蚀公信力[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3年06期

5 王预震,周义程;公共决策中的公众参与[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6 李兵;论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7 阎锐;;加拿大公众参与的组织和管理[J];新疆人大(汉文);2005年12期

8 何祖洪;;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年05期

9 曹兆军;;述职评议理应公众参与[J];人大研究;2006年02期

10 郑娟;;扩大公众参与 推动政治文明建设[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忻昕;;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公众参与的新特征[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徐莉;;略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赵学强;;论行政程序中公众参与权的保障[A];东方行政论坛(第二辑)[C];2012年

4 付艳华;吴垠;范文;;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指标探讨[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周思莲;;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改意见——以公众参与制度为视角[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叶芳芳;;“新媒体时代”的公众参与何从何去——从番禺垃圾焚烧事件看新媒体驱动型公众参与[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叶方;;参与式发展理念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众参与的启示[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8 孟繁华;宫丽洁;范明食;齐力;;试论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众参与[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杨军剑;;公众参与在社会稳定中的作用——以郑州的社会管理实践为例[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肖湘雄;傅宅国;;城乡结合部社会管理中公众参与动力机制研究——基于洞庭湖地区城乡结合部的实证分析[A];湖南省农业系统工程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 王敬波;公众参与有效度体现政府透明度[N];人民日报;2010年

2 郭恒忠;公众参与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N];法制日报;2006年

3 ;“公众参与”切勿草草收场[N];经济观察报;2007年

4 沈峰;公众参与创新是公共行政的题中之义[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5 世界与中国研究所 李凡;公众参与需要高制度化[N];南方周末;2007年

6 本报记者 戴志勇;公众参与:撬动风险社会的日常民主[N];南方周末;2009年

7 北航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田飞龙;失效的公众参与侵蚀公信力[N];北京日报;2013年

8 饶思锐;公众参与应成为科学决策的“规定动作”[N];海南日报;2013年

9 首席记者 李严;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安全生产[N];昆明日报;2013年

10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 莫纪宏;公众参与成为民主政治亮点[N];人民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菲;公众参与交通运输管理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2 李春梅;城镇居民公众参与认知、态度和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3 王春雷;基于有效管理模型的重大事件公众参与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4 王周户;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野下的中国公众参与制度建构[D];西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津;城市建设中公众参与有效性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2 吴凤;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权的法律保障[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端;基于善治理念下电子治理与公众参与互动问题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4 丁宁;公众参与对公共项目决策过程的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5 夏力甫·亚森;公众参与式行政法制建设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6 郭时旺;公众参与社会治理路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7 张露萍;我国公众参与政府公共决策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东北大学;2011年

8 沈启帆;地方政府规章制定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9 李海莹;昆明市城乡规划公众参与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10 周孝兵;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公众参与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823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4823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9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