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独狼”恐怖主义激进化过程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2 00:38

  本文关键词: “独狼”恐怖主义 犯罪预防 个人怨恨 激进化过程 出处:《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对"独狼"恐怖分子画像,可将"独狼"恐怖主义原则上定义为一人独立实施的暴力犯罪。从其激进化过程看,"独狼"恐怖主义可分为基于"自我封闭"和基于"个人怨恨"两种不同的形态及其理论。这两种激进化过程理论具有明显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后者提出的"个人怨恨和政治怨恨产生—同情极端组织或支持者—获得他人帮助或被煽动者激励—表明恐袭意图—激发事件—实施恐怖袭击"的个人激进理论更能指导我国的反恐实践。针对"独狼"恐怖主义激进化的特点和行为特征,我国应重点做好网络监控和大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社区警务的线索排查、重点人员服务管理、危险物品管理和重点目标防范四个方面的工作,全面预防"独狼"恐怖主义行为的发生。
[Abstract]:In order to portray "lone wolf" terrorists, we can define "lone wolf" terrorism as a violent crime committed by one person independently. The "lone wolf" terrorism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different forms and their theories based on "self-closure" and "personal resentment". These two theories of radicalization process have obviou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The latter's "personal and political resentment arises-sympathy for extremist groups or supporters-obtaining help from others or being motivated by agitators-shows intent to attack-provokes events-carries out terrorist attacks" The personal radical theory can guide the practice of anti-terrorism in our country, aiming 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adicalization and behavior of "lone wolf" terrorism. Our country should focus on the application of network monitoring and big data mining technology, community policing clue checking, key personnel service management, dangerous goods management and key goal prevention.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of the "lone wolf" terrorist acts.
【作者单位】: 广西警察学院治安系;
【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学会2015年法学研究课题“广西反恐对策研究”[课题编号:GFKT(2015)A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815.5
【正文快照】: 在现代国际联合反恐的高压下,大规模、高协调的恐怖主义袭击方式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而本土化、个体化的“独狼”恐怖主义越来越成为各国社会公共安全的主要威胁方式。由于“独狼”恐怖袭击隐蔽性强,攻击目标和方式不确定,各国政府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对机场、地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培源;转型时期社区犯罪预防的思考[J];犯罪研究;2000年02期

2 刘芸;深入开展职务犯罪预防须解决七个难题[J];人民检察;2001年02期

3 徐丹彤;英国的犯罪预防战略[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1年04期

4 盖玉彪;论西部开发中的环境犯罪预防[J];贵州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邸瑛琪;犯罪预防的理念冲突[J];河北法学;2001年02期

6 陈浩;参加违法犯罪青少年处置和犯罪预防国际研修课程的有关情况介绍[J];公安研究;2001年09期

7 张旭;关于犯罪预防体系的思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康树华,石芳;论犯罪预防中的教育机制[J];法学杂志;2002年03期

9 苗伟明;系统分析方法在青少年犯罪预防决策中的运用[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年06期

10 罗中清,陶利军;基层常见职务犯罪预防[J];工商行政管理;2002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士昙;;犯罪预防模式探析[A];犯罪防控与平安中国建设——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3年)[C];2013年

2 汤啸天;;警务制度改革与犯罪预防控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栾爽;谭志宏;;经济转型期的社会分层与犯罪预防[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云涛;宋伟卫;;职务犯罪预防略论[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唐洁;;浅谈城市化进程中犯罪的特点及犯罪预防[A];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6 崔婉;;浅谈职务犯罪预防现状及分析[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7 单民;蔡雅奇;;论犯罪的情景预防及其在杀人犯罪预防中的应用[A];犯罪防控与平安中国建设——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3年)[C];2013年

8 梁小芳;;城镇化过程化中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预防[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9 邓慰旺;;基于城市规划的城市犯罪预防[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城市规划管理)[C];2012年

10 谭志君;童秀兰;;犯罪预防的社会学思考——以福利制度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崔洁邋肖水金 通讯员 吕洁;南京浦口开通大学生犯罪预防网[N];检察日报;2008年

2 记者 李昕昕;省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局近日成立[N];北方法制报;2012年

3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人民检察院 刘利国;职务犯罪预防须向非公经济领域延伸[N];检察日报;2012年

4 张宁;征地拆迁领域村干部职务犯罪预防对策[N];西部法制报;2012年

5 记者 祝连勇 董奥;吉林创建职务犯罪预防责任区[N];检察日报;2013年

6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殷星辰 《法学杂志》;加强农村基层职务犯罪预防[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3年

7 记者 拓玲 实习生 邢文捷;今年抓好“五项重点工作”职务犯罪预防[N];西安日报;2013年

8 记者 王丽 通讯员 杨涛;百名校长听取职务犯罪预防讲座[N];检察日报;2013年

9 泰兴市检察院 黄姣;留守儿童犯罪预防[N];江苏法制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赵建仲 刘菲菲;天津北辰区:构筑职务犯罪预防大格局 创建平安新城区[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涵;循证犯罪预防:理论及其本土化建构[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2 屈超;基于情景预防的城市社区安全与犯罪预防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谢上;职务犯罪预防的权力控制问题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4 丁庆堂;职务犯罪预防法制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6年

5 桑明宇;网络犯罪预防的个案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6 孙东婉;我国职务犯罪预防对策研究[D];新疆大学;2016年

7 李羿廷;地税工作人员渎职犯罪预防研究[D];湘潭大学;2016年

8 田学仕;基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实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9 刘华宇;基于犯罪预防的株洲市社区警务建设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10 周天龙;论职务犯罪预防[D];内蒙古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4832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4832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c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