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协商民主发展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 协商民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协商 出处:《吉林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创造的新型民主形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2015年2月9日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中指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协商民主发展问题,分析协商民主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提出解决问题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为协商民主不仅正在成为一种民主形式和渠道,而且也正在发生蛹变,它不再只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政治协商,而且越来越扩大到更多领域,并且正在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逻辑思路,逐渐落实到基本民主制度的运作程序当中。民主制度关系到一个国家的人民在这个国家和社会中的地位,所以,研究民主制度、推进民主制度建设对曾经历过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中国来讲尤其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即传承马克思主义,又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传统,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不是舶来品,更不是外部力量强加给一个中国人民的。所以,本文在研究中国协商民主制度时用较多的篇幅来阐述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争得民主而奋斗的发展进程,想以中国人民为争得民主而奋斗的历史事实来阐明中国的民主之路。作为民主重要实现形式的中国协商民主和西方协商民主有共同的要素,比如都重视对话、磋商等。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人民在民主政治实践中创造的新型民主形式,有自己的理论特色,有着区别于西方国家协商民主的本质、特征和原则。自上世纪80年代,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传入中国后,有些学者将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联系起来研究,尽管国内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但也存在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把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相等同,而忽视对政治协商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作用的研究,进而忽视了对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分析和批判、学习和借鉴。这两种错误倾向必然会带来实践上的混乱,不利于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不利于探索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模式。因此,正确把握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进程和理论特色,正确区分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和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之间的差异,正确把握西方协商民主理论提供的经验和启示,是我们科学把握西方协商民主与我国政治协商制度关系的重要前提。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人民在民主政治实践中创造的新型民主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与西方的协商民主存在本质的区别,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进程,必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本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对论文的选题研究背景、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与创新和不足之处进行总体概括。论文的选题意义主要从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探讨了论文的价值;文献综述主要介绍了目前学术界研究协商民主的主要学者、观点,并分析了当前研究尚存在的不足:研究方法围绕论文运用辩证分析方法、历史总结方法等研究方法:创新之处简述了本论文围绕着哪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和研究视角上的提升。第二章:从马克思列宁主义中的协商民主思想、中国本土文化探寻协商民主的理论渊源,为中国协商民主找到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用较多的篇幅阐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争得民主而奋斗的发展进程,以中国人民为争得民主而奋斗的历史来阐明中国的民主之路。第三章:阐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的内在特色和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原则。本章重点从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本质、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要特点、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协商民主的理论特色。第四章:在详尽分析了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异同的基础上,阐述西方协商民主的借鉴和启示,并重点阐述了中国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第五章:从政治体制改革的角度阐述了发展协商民主重要意义,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对策。总之,本文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框架下,从马克思列宁主义中的协商民主思想、中国本土文化探寻协商民主的理论渊源,为中国协商民主找到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从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本质、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要特征、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中国协商民主的理论特色。在详尽分析了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差异的基础上,阐述西方协商民主的借鉴和启示,并重点阐述了中国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最后,紧贴时政热点,从推进中国协商民主发展、加强中国协商民主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专家共同探讨协商民主理论 国内第一套全面译介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丛书面世[J];出版参考;2006年30期
2 刘蕾;;国内学术界关于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综述[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3 万平;罗洪;;协商民主理论渊源探析[J];前沿;2011年05期
4 张等文;刘彤;;协商民主理论本土化的可行性与路径选择[J];学习与探索;2011年02期
5 石媛;;谈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几点启示[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张晓平;;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兴起及其价值启示[J];学理论;2012年18期
7 郭钰霞;;对协商民主理论在中国运行的思考[J];网友世界;2014年02期
8 铁锴;;协商民主理论论争及其启示[J];探索;2013年06期
9 陈家刚;;当代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主要内容[J];资料通讯;2004年02期
10 张献生;吴茜;;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韦幼苏;;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2 刘秀华;;协商民主视角下的公共政策制定:意义、问题与路径选择[A];东方行政论坛(第二辑)[C];2012年
3 高洪贵;;农民工参与公共决策探析——以协商民主理论为视角[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高卫民;;西方协商民主发展的分析及其启示[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5 胡建华;;协商民主理论视野下我国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完善[A];全国博士生论坛“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与农民问题”论文集[C];2012年
6 万斌;董石桃;;协商民主和公民参与领域的扩展[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三卷)[C];2011年
7 彭正波;;协商民主与城市治理模式创新——基于桂林“两江四湖”工程的实证分析[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江燕;;多党合作与协商民主[A];交流·研讨·谈心——从无党派人士关注的理论问题谈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任昱 实习生 刘玲玲;市政协召开协商民主理论学习务虚会[N];吕梁日报;2013年
2 陈家刚;当代西方协商民主理论[N];学习时报;2004年
3 韩秋红 民盟吉林省委常委 东北师大政法学院副院长 博士导 吉林省政协委员;初议协商民主的文化认同[N];协商新报;2014年
4 记者 喻永国;做好协商民主 让民主之路越走越宽[N];企业家日报;2014年
5 贾宇琰;准确判断译丛价值 重磅推出热点丛书[N];中国邮政报;2007年
6 南开大学哲学院 王新生 当代中国问题研究院 齐艳红;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在现实中难以落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燕继荣;协商民主的价值何在?[N];学习时报;2006年
8 燕继荣;再谈协商民主的价值[N];学习时报;2007年
9 陈家刚 中央编译局;协商民主要素分析:多元主义、公民社会与理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中央编译局研究员 杨雪冬;“平等、合作”是协商民主的真精神[N];北京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凌锐燕;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协商民主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2 李彦;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3 陈剑;中国协商民主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聂鑫;协商民主理论视野中的公共决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高勇泽;中国协商民主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尹];中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建兵;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理论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陈冬冬;国家间协商民主的历史镜鉴[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3 郭婷婷;基层协商民主的生长逻辑[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4 郭海明;毛泽东协商民主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向亚;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6 徐扬;新时期我国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王铮;马克思恩格斯协商民主思想及当代价值[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8 王勇;宜宾市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的案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焦成水;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基层协商民主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10 陈潇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法治化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966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496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