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中国海洋软实力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9 10:25

  本文关键词: 海洋软实力 海洋软实力建设 海洋强国 中国 出处:《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正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舞台,海洋综合实力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中共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从国家层面提出了海洋建设的目标。海洋强国的建设不仅需要提升海洋经济、海洋军事等硬实力,而且需要提升海洋软实力。我国虽然掌握较多的海洋软实力资源,但其尚未转化为海洋软实力,目前加强海洋软实力建设迫在眉睫。文章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海洋软实力的基础概念,主要包括海洋软实力的概念、海洋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和海洋软实力的作用。在分析海洋软实力的概念时,认为海洋软实力是软实力在海洋方面的体现,是一个国家依靠海洋文化、海洋管理体制、海洋外交政策、国家形象等资源,运用非强制性的方式影响他国的能力。在分析海洋软实力的构成要素时,认为其主要包括海洋文化、海洋管理体制、海洋外交政策和国家形象。在分析海洋软实力的作用时,认为海洋软实力助推海洋硬实力的发展,关系国家安全,有利于共同治理海洋。第二部分论述了当前我国加强海洋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性。海洋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12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与其他国家存在争议,目前加强海洋软实力建设对于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维护海洋权益意义重大。首先加强海洋软实力建设有利于提升海洋软实力与硬实力,进而增强海洋综合实力。其次加强海洋软实力建设有利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再次加强海洋软实力建设可以扩大海洋争端国的共识,有利于和平解决国际海洋争端。最后加强海洋软实力建设有利于建设和谐海洋。第三部分论述了我国海洋软实力建设的现状,主要总结了我国海洋软实力建设已经取得的成就,并指出了我国海洋软实力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本部分是文章的重点之一。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海洋软实力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第一,海洋文化发展成果显著,不仅继承、发展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海洋文化,提出了“和谐海洋”的理念,而且我国的海洋文化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第二,海洋管理体制有所改善,海洋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国家海洋局的综合管理职能进一步加强,开始尝试建立我国的海洋协调机构,并且整合海洋执法力量,力争建立一支统一的强大的海洋执法队伍。第三,我国坚定奉行和平发展的海洋外交政策,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可。第四,我国在国际海洋事务中以自身发展为基础扩大对其他国家的援助,成功塑造了负责任的国家形象。但是当前我国的海洋软实力水平较低,存在着海洋文化建设力度不足,海洋管理体制不健全,民间力量参与较少,国际海洋事务话语权薄弱等问题。第四部分针对我国海洋软实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我国当前加强海洋软实力建设的路径。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打造特色海洋文化、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和增强国民海洋意识,建设海洋文化强国;二是改革现有的海洋管理体制、完善用人机制、加强海洋立法,进而完善海洋管理体制;三是积极培育海洋类非政府组织和新型海洋智库,并大力开展海洋民间外交,充分发挥民间力量的作用;四是改善国际海洋事务的话语质量、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话语平台的构建,致力于提高国际海洋事务话语权;五是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海洋科技,增强海洋军事实力,积极提升洋硬实力,夯实海洋软实力的基础。该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和结点。
[Abstract]:In the 21st century , the marine soft power is the main stag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 the sea is becoming the main stage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the sea is the main stag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 The fourth part is to build the marine culture , develop the marine culture industry and strengthen the national sea awareness and build the marine culture strong country .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8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庆林:扎实推进以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国家软实力建设[J];党建;2007年09期

2 孙波;;文化软实力及其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J];科学社会主义;2008年02期

3 孙西辉;吕虹;;文化软实力与加快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J];理论学刊;2008年08期

4 赵飒;;关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思考[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年01期

5 刘瑞丽;;论中国软实力建设[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王志学;;军队软实力建设应把握的几个原则[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0年02期

7 刘齐;;发挥民俗积极作用与强化国家软实力建设[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06期

8 吕建云;秦燕燕;;略论我国国家软实力的提升空间[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8期

9 张国祚;;关于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几点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年07期

10 刘建民;刘源;;加强党的软实力建设,永葆党的纯洁性[J];理论导报;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潘承烈;;加强企业软实力建设[A];科技创辉煌——中国创新成果与学术精典[C];2011年

2 叶成民;;浅谈县级环保部门软实力建设[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06年

3 孙淼;;加快首都软实力建设,打造北京历史文化魅力之都[A];2011北京文化论坛——打造先进文化之都培育创新文化论坛文集[C];2011年

4 宋冬梅;许涛;;彰显多元地域文化特色 推进山东文化软实力建设[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5 王一川;;文化符号与北京的世界城市软实力建设[A];前沿 创新 发展——学术前沿论坛十周年纪念文集(2001-2010年)[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派记者 苗凡卒;国家软实力建设刻不容缓[N];深圳商报;2007年

2 韩文芝;国防软实力建设亟待加强[N];中国国防报;2008年

3 安梓瑕;让软实力建设成为检测事业的“助推器”[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4 蔡建国;大力促进文化软实力建设[N];联合时报;2009年

5 湖南大学党委书记 刘克利;让优秀传统文化在软实力建设中熠熠生辉[N];光明日报;2009年

6 张国祚;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科学发展[N];咸阳日报;2011年

7 叶晓楠;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8 ;文化软实力建设需发挥优势扬长避短[N];人民政协报;2007年

9 记者 钟荣华 陈巍;扎实推进软实力建设增强区域竞争力[N];台州日报;2006年

10 滁州市委 刘飞跃;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思考[N];安徽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陆阳;中国新闻传播的软实力构成及其创新[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晏曦;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挑战与借鉴[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2 程晓悦;中美文化软实力建设比较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张仲秋;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4 殷实;卡塔尔的软实力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5 王兴凯;韩国软实力外交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

6 张曦元;呼伦贝尔市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政府对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年

7 田美心;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D];锦州医科大学;2016年

8 邹中革;我国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6年

9 崔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年

10 杨洪丽;中国海洋软实力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4977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4977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2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