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环境维权集体行动的困境与治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 环境维权 集体行动 公众参与 维权成本 维权渠道 出处:《浙江财经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没有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公众健康受损等问题。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以及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维权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污染的危害。从现实情况来看,人们无论在面对潜在的环境污染风险,或者已有的环境污染侵害时,都已经由沉默走向抗争,由默默忍受到据理力争努力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相关体制不健全,并没有为公众参与环境维权提供较好的路径和方法,使得公众在参与环境维权的过程中会遇到重重困难,大多数公民环境维权事件最终会演变为群体性事件,这种转变对公众参与环境维权的有效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公众环境维权所遇到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探究维权的困境之所在,从而发现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路径。文章第一部分在借鉴和参考了相关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环境维权概念的界定。而且在不同类型的环境维权事件中,本文选取事后救济型和事前预防型两类公民环境维权事件进行比较分析,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文章第二部分详尽探讨影响公众环境维权的动力因素,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公众环境维权行动何以发生。公民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维权意识的提高、公民自身利益驱动、降低维权成本的理性计算以及对政府与企业结盟的不满,构成公民参与环境维权的内部推动力。环境法律制度的激励、有影响力的盟友的加入、互联网的组织动力以及成功案例的示范效应,成为公民环境维权的外部牵引力。在内推外引的作用下,公民环境维权得以产生。文章第三部分主要研究公众环境维权行动从发起到终止的过程,以及公民环境维权所遇到的困境。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在事后救济型和事前预防型两种不同类型的环境维权中,公民都抱有共同将事情“闹大”的行动逻辑。这种逻辑致使大多数公民环境维权事件是于理于法开始,但最终却出现了超出法律边界演变为群体性事件的局面。而且这种非理性的行动逻辑也使得公民在环境维权的过程中陷入“一闹即停、逢大必反”的困境中。文章第四部分主要分析公民环境维权为何会演变为群体性事件的原因。通过分析发现,公民环境维权的渠道不畅通、环境维权的外部动力有限、公民在政府、企业的博弈中处于不利位置以及“法不责众”与“去个体化”心理效应的影响等原因,使得我国公民环境维权的集体行动呈现出“闹”的特征,并较容易演变为群体性事件。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则在前文分析公民环境维权集体行动的动力、逻辑、困境以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即为了解决公民环境维权集体行动的困境,就需要以集体认同和利益分享机制为先导,构建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建立必要的社会协同机制。除此之外,还必须需要提高政府解决危机的能力,只有做到政府重视、公民参与、企业担当才能解决好环境问题。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ocial rights of public environment , which has caused serious ecological damage ,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damage to public health .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edicament of the collective action of citizen ' s environment , we need to build up the perfect public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and establish the necessary social cooperation mechanism . In addition ,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government ' s ability to solve the crisis .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21.5;X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晓林;香杰新;;广东省东莞市公民环境行为特征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12期
2 熊超;;我国公民环境权益保护路径研究——基于政府环境责任的角度[J];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3 胡启忠;袁佰武;;公民环境权利与环境保护[J];生态经济;2008年12期
4 苏西;;公民环境报道时代或将到来[J];绿色中国;2009年11期
5 熊超;;对我国公民环境权益保护路径的思考——基于司法实践的角度[J];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6 郭黎红;实现公民环境意识提高的途径[J];创造;2002年10期
7 吴志军;李文明;郑淑娟;;公民环境教育机制再造初步研究——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阈[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8 黄晗;;网络赋权与公民环境行动——以PM2.5公民环境异议为例[J];学习与探索;2014年04期
9 陈开琦;;由日本核泄漏引发的公民环境安全权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王芳;谈环境影响评价法对公民环境权益的保护[J];世界环境;2004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朱磊;确立公民环境基本权利和义务[N];法制日报;2013年
2 通讯员 陈艳;政府、企业、公众协同培育企业公民环境责任[N];联合时报;2013年
3 记者 吉明亮;适时把公民环境权利义务写入宪法[N];金华日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田得雨;公民环境维权集体行动的困境与治理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5年
2 孟甜;公民环境责任及其法律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杨岩;公民环境参与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4 董洋;公民环境意识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998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499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