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南京主城区学区中产阶层化动力机制及其社会空间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5 15:24

  本文关键词: 学区中产阶层化 驱动机制 Smith租差理论 文化再生产 社会空间效应 南京主城区 出处:《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学区中产阶层化(Jiaoyufication)是指由拥有适龄子女的中产阶层为争夺优质教育资源而购买重点中小学学区房所引发的一种社会阶层流动与隔离的社会空间现象与过程。本文研究首先以“拉力琅”三所顶尖小学和29中学学区为案例,利用系统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结合的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形式,分析并总结南京主城区学区中产阶层化现象与特征:(1)学区中产阶层化群体以青壮年为主,学历高,大多供职于企事业部门或从事商服业;(2)倾向于购买中小户型,且对于学区房修缮没有太大的热情;(3)学区中产阶层化初期主要是阶层流动与替代(displacement)的过程,之后进行稳定的周期性演替时,则主要发生同阶层群体的居住流动与替代(replacement);(4)邻里社区内的住宅老旧,环境乏善可陈,学区房价效应显著。然后文章从外生性制度引导、内生性个人需求与市场响应、内外交融整合三方面剖析学区中产阶层化驱动机制。以教育因素为着眼点,基于Smith租差理论,解读学区中产阶层化空间再生产循环过程;基于布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解析学区中产阶层化社会化循环过程。文章最后从城市社区、城市空间两视角揭示学区中产阶层化引发的社会空间效应。不断迁入的学区中产阶层化群体提升传统社区活力,也导致社区邻里之间产生阶层区隔;教育与居住挂钩,教育资源分配方式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位身份制转变为社会空间隔离;学区中产阶层化阶层流动与替换的过程中,将低收入群体不断边缘化,加剧城市社会居住空间分异。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autho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social spatial effects caused by the middle class population 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喜钢,周强,金俭;城市绅士化与城市更新——以南京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04期

2 吴启焰;罗艳;;中西方城市中产阶级化的对比研究[J];城市规划;2007年08期

3 杨上广;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5年05期

4 宋伟轩;吴启焰;朱喜钢;;新时期南京居住空间分异研究[J];地理学报;2010年06期

5 吴启焰;吴小慧;Chen Guo;Hammel J D;刘咏梅;刘丹;;基于小尺度五普数据的南京旧城区社会空间分异研究[J];地理科学;2013年10期

6 卢妮娜;;伯恩斯坦的语言编码理论述评——对我国教育过程公平的启示[J];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7 赵玉宗;寇敏;卢松;李东和;;城市旅游绅士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南京“总统府”周边地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9年08期

8 李春玲;;金融危机后北京和上海的中产阶层现状 中国“中产”稳定崛起[J];社会观察;2011年02期

9 朱伟珏;;一个揭示教育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框架[J];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10 冯皓;陆铭;;通过买房而择校:教育影响房价的经验证据与政策含义[J];世界经济;2010年12期



本文编号:15340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5340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4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