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民生建设之于中国梦的价值意蕴

发布时间:2018-03-16 04:39

  本文选题:中华民族 切入点:民生建设 出处:《理论月刊》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梦的最终目标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基本标志是民族安全的增强、民族地位的提升和民族文明的复兴。就此而论,加强民生建设对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大价值:民生建设有利于消除民生发展中的族际差异和阶层差异,从而保障民族的发展安全;民生建设有利于保障底层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发展机会,从而提升中华民族的国际声誉;民生建设有利于中华民族创新能力的增强和中国特色民生制度的完善,从而有助于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再度作出超群的贡献,并以此彰显或实现中华民族的文明复兴。由是而观,当前民生发展惟有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活动的核心价值追求,中华民族才能再次秀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Abstract]:Chinese Dream's ultimate goal is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ts basic symbol is the enhancement of national security, the promotion of national status and the revival of national civilizati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eople's livelihood is of great value to the realization of Chinese Dream: the construction of people's livelihood is conducive to the elimination of inter-ethnic differences and class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eople's livelihood, thus ensuring the development and safety of the n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is conducive to ensuring the basic life and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of the underclass groups, thereby enhancing the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building the people's livelihood is conducive to the enhancement of the Chinese nation's ability to innovat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ivelihood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is will help the Chinese nation to mak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human civilization once again, and thus highlight or realize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can only become the core value pursuit of the ruling activitie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Only then can the Chinese nation once again stand among the nations of the world.
【作者单位】: 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2YJA770026)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XZX007) 陕西省社科规划项目(2011B006)
【分类号】:D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广义;;宁波市农村民生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08年12期

2 何业泉;;论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的着力点[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柳礼泉;张红明;;在继承与发展中彰显实效——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的历史轨迹[J];党政干部学刊;2009年01期

4 吴巧;;当代中国民生建设主要研究路向[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以民生建设为核心 推进和谐社会进程[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10年03期

6 苏凤超;井贵珍;;关于党的民生建设的几点思考[J];党史博采(理论);2010年09期

7 赵义;;民生与幸福[J];南风窗;2011年06期

8 师廷旺;窦孟朔;苏献启;;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目标[J];邢台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周少华;潘小刚;;如何看待我省民生建设“路线图”[J];新湘评论;2011年10期

10 俞慈珍;;中国共产党90年民生建设的历程及启示[J];福州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小勇;;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突破口:民生建设[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2 李红;;进一步加强和创新民族地区民生建设工程——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民族、民生、民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白娇娇;;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民生建设的回顾总结[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民族、民生、民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朱可辛;;转型社会的民生建设:俄罗斯的探索[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民族、民生、民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庞超;;新中国6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民生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许世美;;三十年发展——气象已成为民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A];改革开放与湖北气象事业发展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8年

7 肖莉;;以人为本视域下的青海民生建设[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C];2009年

8 张s,

本文编号:16184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6184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e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