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性外交视角下奥巴马政府对伊朗核谈判进程及动因分析
本文选题:强制性外交 切入点:伊朗核问题 出处:《外交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强制性外交是指强制方通过包括威胁使用武力在内的各种威逼利诱手段等达到战略目标。它主要表现为强制方向对手提出外交要求,进行制裁劝诱,增强威胁力度,并可能诉诸最后通牒。强制性外交的有效实施,将以较少成本实现外交目标。美国运用强制性外交处理伊朗核问题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伊朗核问题是当前国际安全的热点问题之一,它集中反映了伊朗与美国的矛盾与冲突。美国强烈要求伊朗暂停浓缩铀活动,甚至终止核计划,担心伊朗核问题影响中东安全及国际安全,危及美国全球战略及其在中东地区的安全利益。在美国的推动下,联合国安理会多次通过制裁伊朗的决议,但伊朗坚持自身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拒绝停止浓缩铀活动。本文试图在强制性外交视角下,追踪美国对伊朗的强制性外交进程,分析美国对伊朗军事威胁、经济制裁、好处利诱等手段的综合运用,从而进一步了解美国对伊朗的政策变化。另外,通过具体探究奥巴马政府时期伊朗的核谈判进程,最终明确为什么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能通过强制性外交达成伊朗核协议。全面核协议的成功签署,标志着美国对伊朗的强制性外交基本取得成功,双方关系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美国新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对伊强硬态度,伊朗核协议在具体的执行和实施过程中也遭遇种种困难。针对该核协议未来的存废问题以及美国是否仍坚持对伊采取强制性外交,本文在最后展开了进一步的讨论与关注。
[Abstract]:Coercive diplomacy means that the coercive party achieves its strategic objectives through various means of coercion, including the threat of the use of force, etc. It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imposition of diplomatic demands on its adversaries, the conduct of sanctions and persuasion, and the enhancement of its threat. And may resort to ultimatums. Effective enforcement of coercive diplomacy, The United States is using coercive diplomacy to deal with the Iranian nuclear issue, which is a typical example. The Iranian nuclear issue is one of the hot issues in current international security. It reflects the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between Ir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States strongly demands that Iran suspend its uranium enrichment activities or even terminate its nuclear program, fearing that the Iranian nuclear issue will affect security in the Middle East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Endangering the global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its security interests in the Middle East. Under the impetu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has repeatedly adopted resolutions on sanctions against Iran, but Iran insists on its right to the peaceful use of nuclear energy. Refusing to stop enriching uranium. This paper attempts to track the process of US coercive diplomacy against Ir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ercive diplomacy, and analyze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US military threats against Iran, economic sanctions, advantages and inducements, etc.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changes in US policy towards Iran. In addition, by specifically exploring Iran's nuclear negotiation process during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It is ultimately clear why the United States was able to reach a nuclear agreement on Iran through coercive diplomacy during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The successful signing of the comprehensive nuclear agreement marks the basic success of the United States' coercive diplomacy towards Iran.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sides have also improved to a certain extent. But the new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has taken a series of tough attitudes toward Iraq since he came to power. Iran's nuclear agreement has also encountered various difficulties in its implement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In view of the future issue of the nuclear agreement and whether the United States still insists on adopting mandatory diplomacy towards Iraq, this paper further discusses and pays close attention to it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学位授予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871.2;D81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宏喜;;打造外交文化[J];世界知识;2006年16期
2 程俊雅;;中国外交理论的新发展——关于和谐世界理论的分析[J];枣庄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新中国60年外交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11期
4 杨洁勉;;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体系精髓和创新发展[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年07期
5 杨洁勉;;中国外交理论创新的三重历史使命[J];国际展望;2013年01期
6 杨洁勉;;当前中国外交理论的创新重点[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3年03期
7 魏天祺;;中国古代外交政策探微与借鉴[J];外交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8 管世琳;;军事与外交:二战史专题国际研讨会综述[J];历史教学问题;2013年01期
9 李莉;冷战后预防性外交的发展及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01年10期
10 范文;论外交哲学[J];新视野;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孙杰;;浅析中国特色外交理论[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2 熊炜;王婕;;城市外交:理论争辩与实践特点[A];公共外交季刊2013春季号(总第13期)[C];2013年
3 李其庆;;中法外交风波与中国新时期外交[A];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1)[C];2009年
4 ;奏响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时代乐章——党领导外交事业的成就与经验[A];新中国60年党的执政成就与经验[C];2009年
5 孙德刚;;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路径选择:论新时期中国在中东的斡旋外交[A];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院教授 崔艳红;和谐世界:当代中国外交理论的重大创新[N];南方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丁刚;世博大舞台 外交新天地[N];人民日报;2010年
3 北师大中国民间外交研究中心主任 张胜军;中国不要另类外交[N];东方早报;2011年
4 外交学院党委书记 秦亚青;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外交理论体系[N];中国教育报;2011年
5 外交部党委副书记 部长 杨洁篪;学以致用 知行并进[N];人民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筱玟;外交工作成就辉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钟声;战略性、全局性、创新性的外交开局[N];人民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肖连兵;中国外交迎难而上 开拓创新 大有作为[N];光明日报;2010年
9 赵可金;新世纪中国外交理论的十大创新[N];学习时报;2012年
10 本章撰文 赖娜;外交主打经济牌自主演绎大国策[N];东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谷昭民;论法律外交[D];吉林大学;2015年
2 张丽娟;商务外交的政治经济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3 周叶菁;美国对华金融外交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赵可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制度变迁的理论阐释[D];复旦大学;2005年
5 孙晓玲;犹太利益集团与美国中东外交政策(1967-1984)[D];复旦大学;2005年
6 肖文黎;中美联络外交及美驻华联络处主任布鲁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7 王玉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外交政策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宫世霞;当代俄罗斯外交学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正堂;灾害外交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王彩霞;中国高铁外交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媛媛;城市外交:理论、实践与未来[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5年
4 荣梓汀;新媒体外交:公共外交新形式[D];山西大学;2015年
5 蒋缙;美国非政府组织外交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6 肖雄;中美元首外交新形态[D];南昌大学;2015年
7 张志文;中国反制性外交研究(1992-2012)[D];复旦大学;2014年
8 黄君蕊;国际法框架下追索非法流失文物的外交途径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9 隗倩;强制性外交的可信性[D];外交学院;2016年
10 陈昱彤;中国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外交探析[D];外交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16731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673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