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政治参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1 18:18

  本文选题:新型城镇化 切入点:政治参与 出处:《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孜孜以求的崇高目标。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治理论和政治体制,国家的民主程度和公民的政治权利得到显著提高。“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一个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打造中国未来二三十年经济的升级版,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方向。农民的政治参与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农业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让更多农民均等的享受现代城镇公共服务带来的便利。因此,作为政治学研究者,从政治学角度,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政治参与进行学习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农民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农民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充分发挥政治权利不仅是我国政治发展的目标之一,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当前,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政治参与出现了新的变化,展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政治参与的基本现状、面临的主要困境和挑战进行研究。再运用比较分析法,研究国外城市化发展状况,以典型国家为例,吸取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得出国外城市化进程中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综合启示。通过“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夯实农民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农民的政治素质和政治文化水平,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其他相关制度,扩大有序政治参与路径,丰富农民政治参与的方式和平台,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证进城农民自由平等地享受各项合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政治稳定,有利于我国农民政治权利和民主程度提高,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全面、协调、健康的发展。
[Abstract]:People's free and overall development is the lofty goal of the Marx doctrine.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diligently strive after, especially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socialist political development has made considerable progress in Chinese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and gradually formed a complete set of political theory and political system of the country, the degree of democracy and citizenship political rights has been improved. The "people-oriented" as the core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and profound social change, the next twenty or thirty years is to build Chinese economic upgrade, is the only way which must be passed to achiev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promote social progress, is the main dire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hinese farmers' characteristic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s an important symbol to measure a country's political development. The new urbanization is an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transfer to the town. The process, its purpose is to allow more farmers to enjoy equal public service of modern urban convenience. Therefore, as the study of political sci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tical science, to study and research of peasant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the new urbanization process, has a certain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farmers are the main force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force to promote the new urbanization process. Farmers' Orderly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al life in the new urbanization process, give full play to the political rights is not only one of the goals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China, also one of the goals of new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At present, in the new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peasants appeared the new changes, showing some new features. Using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survey method, case analysis on the basic situation of peasant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the new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 main difficulties faced by Exit and challenge are studied. Then by using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foreign city, with the typical countries for example,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of the two sides, the expansion of foreign city in the process of orderly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farmer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comprehensive enlightenment through the "people-oriented" as the core of the peasants' political in a solid material foundation, promot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to improve farmers' political quality and political and cultural level, improve the system of grassroots self-government and other related systems, expanding the orderly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path, enrich the way and the platform of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farmers, improve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o ensure the farmers enjoy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freedom and equality, maintenance social fairness and justice, maintain political stability, conducive to China's peasants' political rights and improve the degree of democracy, is conducive to the new town of comprehensive, Co Tone, healthy development.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99.21;D62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伟;;推进新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J];实事求是;2012年02期

2 王喜成;;以战略思维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J];学习论坛;2013年04期

3 卢斌;;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几点思考[J];政策;2013年06期

4 潘小刚;;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如何提高新市民的幸福指数[J];新湘评论;2013年11期

5 孙中萍;;中国新型城镇化问题研究[J];世纪桥;2013年05期

6 魏国强;;积极探索农业大市新型城镇化路径[J];唯实(现代管理);2013年06期

7 耿春雷;;新型城镇化重点在农村[J];社会与公益;2013年07期

8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把握好五个关键[J];唯实;2013年06期

9 叶学平;;湖北新型城镇化乡镇投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学习月刊;2013年13期

10 许维江;;走好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J];理论学习;201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覃青军;;探索石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2 汤品森;曾鹏;;湖南新型城镇化之我见[A];2007湖南省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7年

3 王发曾;;新型城镇化:城镇化研究的核心问题[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任宗哲;;关于新型城镇化的几点思考[A];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经济分会场论文集[C];2012年

5 孙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人学思考[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韦成功;胡翠萍;;新型城镇化下群众工作方法之探究[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7 陈军华;;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社区管理创新研究[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8 张玫晓;郭心;;四川省新型城镇化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9 李楠;;以人为本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张莉;;马克思人本理念视域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州市委常委、荥阳市委书记 舒庆;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性转变[N];郑州日报;2011年

2 中共河南省郑州市委常委、荥阳市委书记 舒庆;建设新型城镇化社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N];人民日报;2011年

3 记者 解静怡;省社科院调研我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工作[N];鹤壁日报;2011年

4 记者 沙星海;省委推进新型城镇化调研组莅平[N];平顶山日报;2011年

5 禹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郝二有;宣传工作如何为新型城镇化建设鼓与呼[N];许昌日报;2011年

6 本报评论员;倾心倾力有声有色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N];许昌日报;2011年

7 记者 陈岩 通讯员 胡贵玉;张通要求 强力推进湖北新型城镇化[N];湖北日报;2010年

8 记者 陈岩 通讯员 胡贵玉;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意见出台[N];湖北日报;2010年

9 本报评论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N];益阳日报;2012年

10 本报评论员;努力在全疆率先实现新型城镇化[N];哈密日报(汉);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2 范双涛;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3 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4 张贵凯;人本思想指导下推进新型城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5 王蘅;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区经济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5年

6 李文平;内蒙古粮食主产区城镇化发展规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7 余达锦;基于生态文明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衡杰;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2 任庆焕;河北省新型城镇化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3 冯慧;基于“产城融合”的乌鲁木齐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4 胡波;推进广东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

5 赵文忠;基于参与主体视角的丽水莲都区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曹尤;拉萨市新型城镇化中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西藏大学;2015年

7 李顺飞;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影响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8 尹兆钊;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互动发展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9 纪晨芝;新型城镇化建设系统工程及其保障机制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10 成莎;云南城镇化就业极化效应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967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6967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8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