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论品质与实践新境界
本文选题:五大发展理念 切入点:理论品质 出处:《学术研究》2017年01期
【摘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立足文明转型期国际社会的复杂局势和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所面临的一系列发展难题、困境和挑战,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科学总结、有效借鉴、辩证扬弃了以往狭隘的西方现代化发展理念的固有弊端和病症,堪称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之最新成果。一方面,“五大发展理念”立足“美好世界”与“美好生活”的价值逻辑,着眼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发展实践的全面变革与创新,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有机统一;另一方面,“五大发展理念”本着共生、共在、共享、共荣的宗旨,力图将人、自然、社会置于一个真实的有机整体的生命共同体中,贡献了面向未来,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发展合理性问题上的“中国方案”。“五大发展理念”彰显了独特的理论魅力和理论品质,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宏伟新局面和卓越新境界,构成新一届领导集体之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思想原点。
[Abstract]: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based on the complex situ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n the period of civiliz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a series of development difficulties, dilemma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China in the new period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reviewed the situation and put forward innovation, coordination, green, and openness at the right time.The shared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 which are scientifically summed up, effectively used for reference, dialectically sublate the inherent malpractice and illness of the narrow western modern development concept, can be regarded as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of Marxist social development theory.On the one hand, based on the value logic of "a better world" and "a good life", the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 focus on the overall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concept, development model and development practice.Committed to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l organic unity; on the other hand, the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 in the spirit of symbiosis, common presence, sharing, common prosperity, trying to bring people, nature,The society is placed in a real organic whole life community, and has contributed the "Chinese plan" on the question of facing the future, having Chinese characteristic, Chinese style and the development rationality of Chinese style.The "five Great Development Concepts" have demonstrated the unique theoretical charm and theoretical quality, as well as the magnificent new situation and outstanding new realm of socialist practi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Constitute the new leadership of the new concept of governance, new ideas and new ideas of the ideological origin of the new strategy.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哲学系;
【分类号】:D61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马丹;;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A];最珍贵的精神财富——黑龙江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4年
2 王继停;;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与社会主义的发展[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集[C];2003年
3 陈述芳;胡文明;;与时俱进 理论创新——略谈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A];“三个代表”与历史唯物主义[C];2002年
4 王凤芹;;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A];“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郑广斌;吕春凯;;解读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曹飞;;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姚嘉;;时代的创新 科学的导航[A];陕西省社会科学理论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许宗生;;与时俱进的哲学思考[A];“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重庆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N];重庆日报;2014年
2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王晓蓓;提升文艺批评理论品质为时代放歌为人民立言[N];黑龙江日报;2014年
3 上海社科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尹继佐;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N];文汇报;2000年
4 段进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品质[N];陕西日报;2007年
5 詹碧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N];人民日报;2008年
6 ;“三个代表”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N];社会科学报;2000年
7 李小平;深刻理解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形成基础[N];吉林日报;2003年
8 杨宏;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N];重庆日报;2002年
9 教师 易冬莉;浅谈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N];东莞日报;2013年
10 陈锡喜;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N];文汇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胡涵;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品质[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2 冯世勋;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D];西华大学;2010年
3 曹峰;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理论品质[D];武汉大学;2005年
4 万时乐;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与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周立奇;语词 言语行为 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谢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空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张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动力机制及有机运行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古丽;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与理论创新[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077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707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