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我国城市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9 22:20

  本文选题:人口老龄化 + 城市养老服务 ; 参考:《内蒙古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近年来,在经济增长由高速发展向中低速发展转变的同时,我国人口总量增长趋势也明显减弱。人口老龄化增速不断上涨的同时,城市中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也在随之增长,养老服务供给已成为影响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务院2017年3月颁发的《"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中明确指出,今后在扩大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过程中,要创新服务供给。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培育多元供给主体,另一方面要推动供给方式多元化。城市老年人生活水平随经济发展而提高的同时,其养老需求也在向多元化、多层次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基本公共服务,城市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也是优化城市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手段。本文以福利多元主义、新公共服务、协同治理等为理论视角,阐释了我国城市养老服务"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现实格局,详细分析了当前我国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医养结合几种养老模式的优势与不足。文章认为我国当前城市养老服务供给主体中存在着政府职能缺位与越位并存、市场供给不足、家庭供给能力逐渐弱化以及社会化养老机构发展不足等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政府责任定位不清、市场化城市养老服务发育有限、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同时城市中社会化养老服务定位模糊,过度依赖行政手段。借鉴发达国家以政府为主导,鼓励商业化养老服务机构与非营利组织参与城市养老服务,并建立长期稳定的服务队伍的经验启示,文章认为我国城市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发展路径选择应该为:政府发挥顶层设计的主导作用,同时引入市场机制,让市场在养老服务供给中起主要作用,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市场化进程;同时重视家庭对老年人服务供养的基础作用,以及社区的补充功能,从而构建一个"四位一体"的城市养老服务多元供给体系。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hile the economic growth has changed from high speed to medium low speed, the population growth trend of our country has also weakened obviously. With the increasing of aging population, the demand for old-age service is also increasing, and the supply of old-age servic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current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Thirteenth Five-Year Plan" issued by the State Council in March 2017 to promot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it is clearly pointed out that in the process of expanding the effective supply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in the future, the supply of services should be innovated. Specifically, on the one hand, to cultivate multiple supply main body, on the other hand, to promote supply diversification. As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elderly in cities improv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their needs for the aged are also developing in a diversified and multi-level manner, as an important basic public servic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urban old-age service supply has become an irreversible trend and an important means to optimize the urban old-age service supp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elfare pluralism, new public service and cooperative governanc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ealistic pattern of urban old-age care service in China, which is based on home pension, supported by community service and supplemented by institutional old-age care. This paper analyzes in detail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current pension modes of home, institutional, community, medical and nursing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supply of urban old-age service in China, such as the absence and offside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the shortage of market supply, the weakening of family supply capacity and the insufficient development of socialized pension institutions.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se problems are that the position of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is not clear, the development of pension services in market-oriented cities is limited, the family structure changes, and the orientation of socialized old-age care services in cities is vague and excessively dependent on administrative means.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government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encouraging commercial pension service organizations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to participate in urban pension services, and establishing long-term stable service teams. The paper holds that the main development path of urban old-age service supply should be as follows: the government should give play to the leading role of top-level design, and at the same time introduce market mechanism to make the market play a major role in the supply of old-age service. Accelerating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marketization of the old-age service,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basic role of the family in providing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as well as the supplementary function of the community, so as to construct a "four-in-one" multi-supply system of urban old-age service.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669.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胥;;完善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措施[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周振华;城市服务供给与需求存在“断裂”[J];领导决策信息;2004年32期

3 汤;刘新建;刘彦超;;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J];资料通讯;2007年05期

4 谢锐君;;公共服务供给视角下的公民参与探究[J];宁夏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5 王金水;孙枝俏;;公民个人能力的拓展——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趋势[J];管理科学文摘;2008年Z1期

6 ;公共服务供给视角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J];公安研究;2009年05期

7 王金水;;公民能力的拓展——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趋势[J];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11期

8 李庚;樊志民;;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创新:县级政府创新的核心内容[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9 勾学玲;;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制度设计[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3年05期

10 张博;;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的政府作用[J];人民论坛;201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自强;;加强和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 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谢自强;;加强和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 构建和谐新农村[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周青;;增强服务意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与制度创新[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潭;;乡镇公共服务供给的体制困境与转轨路向[A];推动新型工业化 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2007年

5 史姚顺;;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政府角色新定位[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谢自强;;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服务供给创新[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龙兴海;;农村公共服务观察:公平问题及对策[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潭;;乡镇公共服务供给的体制困境与转轨路向[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侯志阳;孙琼如;;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周艳希;;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不平衡性与解决对策[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市浦东新区行政学院 郑晓燕;促进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发展[N];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韩小威 长春工业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统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政府责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记者 龚昌俊 实习生 张俊 通讯员 汤斌斌;加大保障力度 增加服务供给[N];三峡日报;2013年

4 黄振威;公共服务供给精细化新动向[N];学习时报;2014年

5 孝义市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建设管理中心 尹彩霞;浅议农村电视公共服务供给改革[N];吕梁日报;2011年

6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研究”课题组成员 湖南商学院教师 刘兴云;走出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困境[N];光明日报;2012年

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 林家彬;改善西部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十二点建议[N];中国民族报;2009年

8 王和平;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N];海南日报;2006年

9 汕头市法制局 孙良胜;增加公共服务供给 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N];汕头日报;2010年

10 全国政协委员 上海教科院副院长 胡卫;保障特大型城市教育公共服务供给[N];人民政协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艾晓玉;科技服务供给协同效应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2 闫越;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体制机制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瞿志远;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主体间关系[D];浙江大学;2012年

4 郑晓燕;中国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维;广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冯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供给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杨永伟;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网络化及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周映彤;非政府组织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5 吴海棠;群团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实践、困境与路径选择[D];南京大学;2015年

6 冯海燕;公共服务供给视角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D];延安大学;2015年

7 商莹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8 黄璐;民办非企业参与公共服务供给[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9 罗益文;整体性治理下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10 李贺;基于我国基本体育公共服务供给问题的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749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7749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e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