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里的分化:熟人社会、富人在村与阶层怨恨——对东部地区农村阶层分化的若干理解
本文选题:农村 + 阶层分化 ; 参考:《中国农村观察》2017年04期
【摘要】:东部地区农村民营经济发达,农民阶层分化具有"村庄里的分化"、"高度分化"、"富人在村"和"上层农民规模大"等特点。与城市陌生人社会的分化不同,农民分化首先是"村庄里的分化",村庄熟人社会具有信息对称、互动在场和价值贡献三大特征,它们影响着农民对自身阶层的认知与定位。"高度分化"是对东部农村阶层分化本质属性的概括,说明下层农民与上层农民差距甚大。"富人在村"意味着上层农民要参与村庄的社会性竞争和公共资源分配。而"上层农民规模较大"则使得上层农民在村庄中能够产生规模效应,他们的价值标准上升为村庄的价值标准。这样,下层农民在与上层农民的价值比较中达不到上层农民引领的价值标准,由此产生生存性压力和对上层农民的怨恨情绪。上层农民则利用自身的经济优势竞选担任村干部,并总体性占有村庄优质资源,构成对下层农民的排斥和剥夺。东部地区农村出现阶层固化的迹象。
[Abstract]:The rural private economy in the eastern region is developed, and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peasant stratu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iation in the village", "highly differentiated", "the rich are in the village" and "the scale of the upper peasant" and so on. Different from the social differentiation of strangers in cities, the differentiation of peasants is first "differentiation in villages". The society of acquaintances in villages has three characteristics: information symmetry, interactive presence and value contribution, which affect the farmers' cognition and orientation of their own stratum. " "highly differentiated" is a summary of the essential attributes of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eastern rural strata, which shows that there is a big gap between the lower class farmers and the upper class peasants. The rich in the village "means that the upper-class farmers should participate in the social competition and public resource allocation." "the scale of the upper peasants" makes them produce scale effect in the village, and their value standard rises to the value standard of the village. In this way, the lower class farmers can not reach the value standard of the upper peasants in the value comparison with the upper class peasants, which leads to the survival pressure and resentment towards the upper class peasants. The upper class peasants make use of their own economic advantages to run for village cadres, and occupy the village high quality resources, which constitutes the exclusion and deprivation of the lower class peasants. Eastern rural areas show signs of class solidification.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C912.82;D66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秀印;晚清以来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合化及其社会后果[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2 徐慧清,蔡淑燕;农村阶层分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J];德州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王春娟;浅析我国农民阶层分化的特征及其趋向[J];兰州学刊;2003年03期
4 尤健;阶层分化与和谐社会构建[J];群众;2005年07期
5 霍海燕;;农民阶层分化对农民政治参与的影响[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6期
6 邹宏如;祝俊峰;;和谐与冲突的双重变奏——简论阶层分化对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03期
7 金卓;;农村阶层分化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新契机[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殷智贤;;家居梦的阶层分化[J];房地产导刊;2008年09期
9 孔繁金;;农村阶层分化后农民诉求表达的新变化及对策分析[J];理论探讨;2009年01期
10 樊欣欣;;农民阶层分化对村庄建设的消极影响[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腊生;詹爱霞;;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阶层分化与利益整合[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查谦;;从杨澜专访系列的人物身份看中国社会转型期阶层分化的部分特点[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山东大学 马广海;阶层分化促使阶层意识凸显[N];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朱光磊 陈娟;中国阶层分化的纵向观与横向观[N];天津日报;2009年
3 张枫逸;“从拼己回到拼爹”不只是个体无奈[N];工人日报;2012年
4 朱四倍;富人形象不佳源于社会公正秩序缺失[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5 朱四倍;伦敦“办奥运振兴穷人区”的启示[N];中国商报;2010年
6 祝振强;“80后”为何集体怀旧[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2年
7 本报评论员 付小为;不失时机推进改革[N];长江日报;2013年
8 苗凡卒;换位是比练摊更好的体验[N];深圳商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周丽婷;女人大代表作用还有很大发挥空间[N];中国妇女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蕴芳;市场化进程中的阶层分化及春对政治发展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陈夏清;农民阶层分化对农村社会稳定的挑战及应对[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3 江亚洲;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阶层分化与阶层和谐共生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4 陈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民阶层分化:动因及未来发展路径研究[D];外交学院;2017年
5 王志强;转型期农民阶层分化与整合[D];延安大学;2009年
6 金卓;农村阶层分化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纯明;市场经济条件下阶层分化和利益关系调节[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海波;农村阶层分化对农村社会稳定的影响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9 张玉清;“典型单位”组织阶层分化的制度逻辑[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师青伟;中国农民阶层分化及其对乡村政治发展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508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850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