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中国省制古今变迁的力作——《中国省制演进与未来》评介
本文选题:当代中国政治 + 胡恒 ; 参考:《地理研究》2017年08期
【摘要】:正以省制为核心的高层政区架构,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已成为当前中国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省制延续至今,其弊端也日益明显,越来越不适应当代中国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有鉴于此,华林甫、贺曲夫、高茂兵、胡恒、李静等学者通力研究,合作完成《中国省制演进与未来》一书(东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从金、元以来
[Abstract]:The high-level administrative structure, which is based on the provincial system, is related to the prosper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country,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rrent Chines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system. However, the drawback of provincial syste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which is more and more un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s, economy and society in contemporary China. In view of this, scholars such as Hua Linfu, he Qufu, Gao Maobing, Hu Heng, Li Jing and other scholars worked together to complete the book "the Evolution and Future of China's Provincial system" (Southeast University Press, May 2016, published since Jin and Yuan dynasties).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分类号】:D630-5;D691.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虞崇胜;从学术的角度研究当代中国政治的创新之作——评林尚立著《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J];政治学研究;2000年03期
2 唐亚林;当代中国政治研究的现状、特点及其阙失面[J];理论建设;2000年02期
3 杨志祥,刘剑君;论当代中国政治体系的稳定机制[J];政治与法律;1996年04期
4 宋迎法;《当代中国政治概论》课程建设的构想和实践[J];煤炭高等教育;1997年03期
5 张萃萍;科学理解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方向[J];求实;2003年02期
6 李培文;推动与制约:农民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的双重作用[J];兰州学刊;2003年01期
7 都淦;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创新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03期
8 梁波;当代中国政治稳定机制分析[J];科学社会主义;2005年04期
9 任军锋;;国家、社会与政治——英语学界当代中国政治研究[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蒋贤斌;张朝蓉;;评詹姆斯·汤森对当代中国政治的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曾峻;;和谐社会与当代中国政治观的转型[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李君如;关于当代中国政治走向[N];学习时报;2007年
2 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薛忠义 博士生 刘舒;从十八大报告看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战略[N];大连日报;2012年
3 民革省委副主委 张树昭;“和而不同”必将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提供强大文化底蕴[N];贵州政协报;2007年
4 孔庆福(作者系安微省政协常委、宿州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宿州市委主委);参政学在当代中国政治民主的理论意义[N];江淮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冯建辉;当代中国政治转型的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张永理;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封建残余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3 李春明;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松;当代中国政治视角的会议文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雅丽;制约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3 罗锴;论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建构[D];兰州大学;2010年
4 常朝阳;当代中国政治秩序转型及其趋向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丁峰;马克思恩格斯视域下的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D];华侨大学;2009年
6 李中立;当代中国政治稳定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吴大庆;当代中国政治权力结构的变化和趋势[D];东南大学;2005年
8 张云帆;试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对政治发展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8年
9 孟宪平;当代中国政治权利发展探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10 段朝晖;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825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882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