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国际关系史与全球史:晚清时期中外关系史研究的三个视角
本文选题:中外关系史 + 中国近代史研究 ; 参考:《史学月刊》2017年07期
【摘要】:正当"中国近代史"作为一个学术领域出现时,晚清时期的中外关系是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中国近代史研究兴起于民国时期民族主义运动方兴未艾之际。在这一宏大背景下,从鸦片战争开始的国难、屈辱、沉沦和与之相伴的"近代化"变迁,构成了20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主要内容。时至今日,晚清中外关系史的重大事件和演进历程,仍然支撑着大学中国近代史教科书的基本框架。但是,近二三十年来,在国内史学界,晚清中外关系史的研究似乎相对沉寂,除少数专题外,未出现堪称重要的学
[Abstract]:As an academic fiel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was one of its most important contents. The study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arose at a time when the nationalist movement was in the ascendant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Under this grand background, the national disaster, humiliation, degradation and the "modernization" vicissitude that began from the Opium War constitute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study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in the 20th century. To this day, the important events and evolution of the history of Sino-foreign relation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still support the basic framework of university textbooks o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in the past twenty or thirty years, the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Sino-foreign relation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seems to have been relatively quiet in the field of history in China. Except for a few topics, it has not been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study.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分类号】:D82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2010年年会在我校召开[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张振潂;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50年:回顾与展望[J];河北学刊;2000年06期
3 耿f;近年蓬勃发展的中外关系史研究[J];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02期
4 ;应重视中外关系史两个方面的研究[J];社会科学;1982年10期
5 朱孔京;;北京大学中外关系史国际讨论会综述[J];北大史学;2001年00期
6 王介南;;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缅怀当代中外关系史学科的奠基人朱杰勤[J];暨南史学;2012年00期
7 周振鹤;;推进中外关系史系列档案的公刊——读《中美往来照会集》有感[J];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08期
8 仇发华;;“东亚汉文化圈与中国关系”国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2004年会综述[J];韩国研究论丛;2005年00期
9 赵志坚;一部富有时代感的学术新著[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10 纪宗安;孟宪军;;朱杰勤与中外关系史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崇凯;纵瑞彬;;对中外关系史研究的新视角、新思考——中外关系史研究状况综述[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万明;;“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研究”学术讨论会总结报告[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3 ;编后记[A];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4 耿f;;蓬勃发展的中外关系史研究[A];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5 孙进己;;序二[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姜龙范;孙泓;;“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学术研讨会胜利召开[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贾建飞;;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学术讨论会综述[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陈佳荣;;多元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研究——2005年8月19日在延吉会议上的总结[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9 孙毓棠;;前言[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一辑)[C];1981年
10 ;中外关系史学会第6届理事会名单[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王建朗;究中外之际 通中西之变: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刘丽娟;“全球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学术研讨会综述[N];光明日报;2014年
3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雷家琼;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几个新动向[N];团结报;2012年
4 南方日报记者 李培 杨逸 实习生 袁歆s,
本文编号:19564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956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