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新农村建设中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6 11:38

  本文选题:新农村建设 + 公众参与 ; 参考:《安徽农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高效有序的公众参是国家民主法治健全与否的集中体现。201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包含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社会法治建设。而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泛的推进公众参与,能够保障新农村建设中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是表达农民诉求的有效途径,能够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民主法治工作的进程,体现了依法治国的重要要求。以往在关于推进公众参与的相关研究中,焦点主要集中全国整体范围的公众参与,缺乏针对农村领域推进公众参与的研究,关于公众参与问题的研究集中于宏观意识方面与制度、途径方面,缺乏具体问题分析如以往的研究只是把公众参与作为一项参与活动缺乏对参与主体的具体划分,没有研究各类参与主体存在的不同问题,而得出的一般普遍结论为公众参与在中国存在门槛过高、参与信息不健全、参与渠道缺失等问题。本文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主要要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的研究方法,针对安徽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公众参与问题进行研究并形成论文。在调研与写作过程中,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在研究新农村建设中存在一般问题的基础上,重点寻找新农村建设中公众参与主体存在的问题,并集中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参与主体的参与问题,研究认为新农村建设中产生的公众参与问题主要有农民主体文化素质低参与意识淡薄、农民经济合作社缺乏有效管理机制无法反应参与诉求、政府对待农民参与的重视程度尚待提高、法律上缺乏对农村公众参与的保障等。本文从参与主体的意识形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形式与途径内容等方面进行思考,结合调研结果得出结论安徽省新农村建设中公众参与工作有待发展完善,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公众参与问题需要农民参与主体、政府保障、社会志愿者团体的共同协作。
[Abstract]:An efficient and orderly public consultation is a concentrated embodiment of the sound or not democratic rule of law in the country. In the decision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on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Rule of Law in an All-round way,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important task of administering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law includes strengthening the concept of the rule of law by the whole people. We will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rule of law. And respecting and safeguarding human rights i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socialist rule of law. To promot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process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can guarantee the basic democratic rights of citizen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express farmers' demands, and can promote the process of democratic and legal work in the process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t embodies the important requirements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law. In the past, in the related research on promot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the focus is mainly on the overall national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there is a lack of research on promot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rural areas. The research on public participation is focused on the macroscopic consciousness and the system, the way, the lack of concrete problem analysis, for example, the previous research only regards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as a participation activity and lacks the concrete division of the participants. The general conclusion is that the threshold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China is too high, the participation information is not perfect, the participation channel is missing and so on. On the basis of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mainly adopts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to study the problem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in Anhui province and form a thesis. In the process of investigation and writing, combined with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relevant scholars, on the basis of studying the general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we focus on finding the problems of the main body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And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articipation of farmer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areas,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main problem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areas are the low participation consciousness of farmers' main cultural quality. The lack of effective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farmers' economic cooperatives can not reflect the demands of participat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farmers' participation, and the law lacks the protection of rural public participation. This paper thinks about the ideology of the participants, the forms and ways of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nd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countryside in Anhui Province needs to be developed and perfected. Solving the problem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requires the cooperation of farmers' participation main body, government guarantee and social volunteer group.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422.6;D62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春梅;;城镇居民公众参与态度实证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彭分文;;环保NGO:公众参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生力军[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佘晖;陈品静;;山西省出台“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J];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10期

4 梁华平;;我国当前公众参与公共行政的几点思考[J];红河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蔡定剑;;中国公众参与的问题和前景[J];乡音;2014年05期

6 刘英杰;陈智富;莫荣旭;;公共管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J];知识窗(教师版);2013年05期

7 田飞龙;;“走过场”的公众参与侵蚀公信力[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3年06期

8 常征;“公共管理与公众参与”研讨会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01年09期

9 王宇;;“绿色110”:让公众参与环保[J];上海人大月刊;2001年02期

10 王预震,周义程;公共决策中的公众参与[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世光;;村庄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困境与出路[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高中建;冯倩倩;;公众参与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机理探析[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高军辉;张旭;;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C];2014年

4 魏素芳;檀翠玲;程丹丹;张维;;浅谈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A];恶臭污染管理与防治技术进展[C];2009年

5 沈忻昕;;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公众参与的新特征[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冯现学;;对公众参与制度化的探索——深圳市龙岗“顾问规划师制度”的构建[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赵惊涛;;论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问题[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8 石莎;;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问题研究[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9 任清娟;;浅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公众参与[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10 尹根成;盛志辉;郭洪光;乔冬云;;如何在社会服务行业环评项目中开展公众参与[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艳芳;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局限性[N];中国环境报;2004年

2 周雁凌 张金智;山东将制订环保公众参与办法[N];中国环境报;2005年

3 郑彦;解决环境保护问题必须重视公众参与[N];中国改革报;2006年

4 凌锋;选择了法治就无法回避“公众参与”[N];法制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汤璇;公众参与就是集思广益[N];广东建设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汤璇;公众参与应贯穿规划的每个环节[N];广东建设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汤璇;公众参与领域不断拓宽[N];广东建设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汤璇;公众参与的终极目标:共同决策[N];广东建设报;2007年

9 徐晓敬;公众参与环保 沈阳《办法》出台[N];友报;2006年

10 湖南省环保局 余涛;公众参与是深化环境执法的重要途径[N];中国环境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琳琳;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权法律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李菲;公众参与交通运输管理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3 李春梅;城镇居民公众参与认知、态度和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4 王春雷;基于有效管理模型的重大事件公众参与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5 谢远学;中国公众参与社会管理路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6 杨秋波;邻避设施决策中公众参与的作用机理与行为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葛俊杰;利益均衡视角下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王卫;我国城市基层治理中的公众参与[D];武汉大学;2010年

9 唐萌;迈向互动式公众参与理念[D];吉林大学;2009年

10 王周户;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野下的中国公众参与制度建构[D];西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津;城市建设中公众参与有效性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2 万静华;贵阳市城管执法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5年

3 王娜;多元目标下新型乡村社区规划建设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苏宁;新媒体时代环境传播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5 吴凤;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权的法律保障[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6 李端;基于善治理念下电子治理与公众参与互动问题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7 黎莉;中小学教育乱象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8 丁宁;公众参与对公共项目决策过程的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9 李进;新时期公众参与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10 沙丽娜;当代艺术中关于公众参与的运用[D];湖北美术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19863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9863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5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