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习近平民生思想的价值意蕴与理论创新

发布时间:2018-06-07 16:55

  本文选题:习近平民生思想 + 价值内涵 ; 参考:《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7年05期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系统论述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和原则要求,形成了一系列有关民生发展和民生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习近平民生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民生智慧的最高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民生思想具有独特的价值意蕴,它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感召力,实现了民生建设与"中国梦"的双向建构。习近平民生思想致力于以发展之实富民、以创新之举利民、以公平之观为民,逐步形成了"大民生观"的崭新理论体系,不仅赋予民生建设新的内涵,也成为推动我国民生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的有效理论指导和强大思想武器。
[Abstract]: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based on the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of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in China, has systematically expounded the objectives, tasks, basic ideas and principle requirements for ensuring and improving the people's livelihood. Formed a series of new ideas, new viewpoints and new judgment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people's livelihood. Xi Jinping's thought on people's livelihood has a profound theoretical source and practical foundation, is the latest achievement of contemporary Marxism in China, and is the highest sublimation of the wisdom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of the collectiv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successive dynastie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Xi Jinping's thought of people's livelihood has unique value implication. It shows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establish the party for the public and to govern for the people", and embodies the superiority and inspiration of the socialist system. The two-way construction of people's livelihood and Chinese Dream has been realized. Xi Jinping's thought of people's livelihood is devoted to enriching the people with development, benefiting the people through innovation and taking the view of fairness as the people. It has gradually formed a new theoretical system of "the great people's livelihood", which not only endows the construction of people's livelihood with new connotations. It has also become an effective theoretical guide and a powerful ideological weapo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eople's livelihood in China.
【作者单位】: 浙江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D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臧乃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历史演进[J];理论导刊;2008年12期

2 李庆华;朴琳;;马克思民生思想及其现实价值[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05期

3 周理平;;论党的四代领导人对推进马克思民生思想中国化的贡献[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4 陈历;;对我国民生思想发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16期

5 邓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15期

6 王俊骏;;马克思民生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03期

7 宫宝福;焦艳;;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民生思想[J];湘潮(下半月);2013年08期

8 刘义甫,刘小红;孙中山“民生思想”与中国现代化[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9 王新;;孙中山民生思想追忆和辨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王雄刚;魏清花;;从理想走向现实——对民生思想“中国式的现代化”解读[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莫世波;;对民生思想、理念和学说的初探[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加强党的执政与改善民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紫娟;;孙中山的民生思想对我党民生建设的几点启示[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与理论探索[C];2010年

3 邹霞;;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与民生建设的发展历程及经验教训[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民族、民生、民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李仕文;;民生为本: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价值理念之本——对党的十七大报告民生思想的价值观解读[A];继承·创新·发展——西柏坡精神研究文集[C];2007年

5 袁策;;借鉴孙中山民生思想 促进社会管理创新[A];“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陈兴林;孙中山民生思想及其现实意义[N];团结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少进;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及其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D];安徽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星;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慧;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D];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12年

3 杨丹;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发展历程及当代价值[D];长春师范大学;2013年

4 郭婷;胡锦涛对邓小平民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江果;十七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6 吴翠;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化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7 李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及其实践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5年

8 付文s,

本文编号:19919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9919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5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