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Abstract]:Constructivism is a relatively new theory in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t is not a simple theory of political science, but at the same time absorbs the nutrition of many disciplines. Constructivism focuses on the role of culture and human being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has many intersections with the concept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China, which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an other theories.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
【分类号】:D8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明明;论欧盟区域认同的社会建构[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王公龙;温特建构主义理论的贡献与缺失[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俊;;国际关系文化研究的回归[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徐崇利;;国际经济法律秩序与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以国际关系理论分析的视角[J];比较法研究;2005年06期
3 赵长峰;相对获益与国际合作[J];长白学刊;2004年03期
4 于营;权力、利益、观念——国际机制的三种理论范式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朱听昌,李鹏飞;试论冷战后安全合作的思维与模式[J];当代亚太;2003年09期
6 俞新天;21世纪初东亚合作问题[J];当代亚太;2003年10期
7 张金荣;;试析后冷战时期中国加强东亚地区合作的动因[J];当代亚太;2006年04期
8 姜秀敏,林红霞,吴舒屏;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文化安全问题解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陈以定;浅析中国反恐的国家利益与实践体系[J];东南亚纵横;2003年11期
10 高伟浓,胡爱清;论战后东南亚国家对日本认识的演变[J];东南亚纵横;2003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宗友;制衡、追随与不介入:霸权阴影下的三种国家政策反应[D];复旦大学;2004年
2 卢凌宇;论冷战后挑战主权的理论思潮[D];外交学院;2002年
3 魏光明;霸权及其理论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4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的性质:一种多维视角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5 吴功荣;中美外交思想传统的比较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6 孙午生;普京的社会发展道路[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7 苏晓宏;变动世界中的国际司法[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志云;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9 李铁立;边界效应与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爽;“美国至上”:对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一种解读[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明靖;戴维·莫利与媒介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2 胡学雷;温特的建构主义思想评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3年
3 代帆;华侨华人认同与中国——一种建构主义分析[D];暨南大学;2003年
4 庄一召;论国家需要——从国际关系学的视角[D];湘潭大学;2003年
5 邵明阳;环境与应对:中国中央与地方权力划分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6 王红军;防御性现实主义的安全观及其对中国安全战略的启示[D];河南大学;2004年
7 唐国栋;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4年
8 孙宏伟;结构位移与流程突变[D];吉林大学;2004年
9 靳孔胜;中法建交及其对两极格局的冲击述论[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10 唐,
本文编号:21837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183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