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体育参与对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10 15:14
【摘要】:为了有效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主要运用对比实验法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体育参与干预,对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干预前后体质健康变化,采用"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分析实验组农村留守儿童干预前后心理健康改善状况。结果表明:体育参与干预能有效增强留守儿童体质健康水平,相比而言,体育干预后,留守儿童的肺活量、"坐位体前屈"成绩提升幅度相对较大,50m跑成绩提高幅度相对较小;体育参与干预后,留守儿童的SDQ困难总分降低显著(P0.05),相反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因子得分上升显著(P0.05),说明体育干预后留守儿童消极心理问题逐渐改善,并形成良好的积极心理,体育参与是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提出建立以学校为立足点,家庭为主阵营,社区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参与体育活动模式,以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Abstract]: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in an all-round way, the comparative experiment method was mainly used to intervene in physical education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The changes of physical health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studied by comparing with the National Standards of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The mental health improvement of the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analyzed by "Children's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SDQ)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hysical intervention could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physical health level of left-behind children. Compared with physical intervention, after physical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sitting position forward flexion" and 50m running performance of left-behind children's lung capacity were relatively large, and the improvement range of 50m running performance was relatively small. After physical intervention, the total score of SDQ difficultie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on the contrary, their scores of pro-social behavior factor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indicating that the negativ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gradually improved and formed good positive psychology after physical intervention. Sports particip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development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t is proposed to establish a "trinity" sports activity model with school as the foothold, family as the main camp and community as the supplement.
【作者单位】: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YBA102)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15B053)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XJK015BTW003)
【分类号】:G806;D66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国芬;;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问题评述[J];青年研究;2006年03期

2 刘祖强;谭淼;;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现状与前瞻[J];教育导刊;2006年06期

3 谢海燕;刘玖玲;;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分析[J];理论观察;2006年04期

4 顾秀莲;;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妇运;2006年12期

5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J];中国农村教育;2006年Z2期

6 ;关于我省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与建议[J];世纪行;2007年02期

7 王生怀;;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培养与教育问题探析[J];理论建设;2007年01期

8 张平;;泾县农村留守儿童调查[J];决策;2007年11期

9 张丹;;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和行为问题现状及对策探析[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聂茂;厉雷;李华军;;农村留守儿童的悲剧:少年杀人犯[J];乡镇论坛;2008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晓旭;;浅谈图书馆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问题中的积极作用[A];现代图书馆服务: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晓亮;潘昌荣;;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科学发展的新路子[A];“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理论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0年

3 胡振民;;关注我区农村留守儿童 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加强党的执政与改善民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戴洪伟;;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广西自治区龙州县调研报告[A];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第33期进修班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办公室赴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地区国情调研文集(第6集)[C];2009年

5 寇冬泉;谭菊放;;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素质的比较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刘书越;;河北省农村留守儿童科学素质调查研究[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8年

7 刘玉连;;贵州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形态与发展困境[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及对策[A];宜春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9 廖杰;;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生活形态调查及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10 王双桂;;让留守的天空不再孤独——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关爱活动[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戴娟;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实际问题[N];重庆日报;2007年

2 关威 王贵江 记者 秀霞;团省委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N];黑龙江经济报;2007年

3 吴晶晶;我国将建立长效机制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N];今日信息报;2006年

4 何聪 盛若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N];人民日报;2007年

5 杨文;我省部署加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N];山西日报;2007年

6 曾曦;江西出现农村留守儿童进城潮[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本报记者 宋智慧;联合“会诊”农村留守儿童问题[N];湘潭日报;2007年

8 王高峰;市妇联发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倡议[N];新乡日报;2007年

9 记者 廖焕兵 通讯员 郭剑峰;开展关爱教育农村留守儿童活动[N];益阳日报;2007年

10 苏银海邋夏吉春;河南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保护[N];人民公安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富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简福平;不同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对亲情缺失信息的加工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佳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薛纪超;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3 杨文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亚楠;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晓萍;农村留守儿童自我认同问题及对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6 蒋曼曼;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状况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7 王邵斌;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问题:公共管理视角下的思考[D];云南大学;2012年

8 王焕霞;中国社会转型期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9 曾祥文;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业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10 李蔚波;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622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2622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4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