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公共治理中公民网络参与效能提升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1 19:16
【摘要】:网络已成为公民参与政府公共治理的新平台,成为人们表达思想、诉求意愿、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的新途径,通过网络来参与公共治理也已成为公民参与公共治理、参与政治生活的一种新常态。开展网络时代公共治理中的公民网络参与问题特别是参与效能问题研究,对促进公民网络参与的规范化,提升网络参与的实效性,推进公共治理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整体上看,当前公共治理中的公民网络参与还存在着信息鸿沟引起的参与不均衡、参与的非理性、网络安全隐患突出、网络参与的无序性、政府对公民网络参与的回应消极等问题。与此同时,公民对自己网络参与公共治理的效能评价也普遍不高。影响公民网络参与效能的因素主要有公民自身的参与技能与水平、公民参与的条件保障、社会公共治理的整体水准、政府对公民网络参与的支持以及公民对参与结果的成就感等。提升公共治理中的公民网络参与效能,必须不断更新政府公共治理理念,加强公共治理中公民网络参与的能力建设,强化公民网络参与条件保障,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管。
[Abstract]:The network has become a new platform for citizens to participate in government public governance. It has become a new way for people to express their ideas, appeal for ideas, offer suggestions, and participate in government affairs. Through the network, participating in public governance has also become a new way for citizens to participate in public governance. A new normal for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al lif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arry out the research on citizen network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governance in the network age, especially the participation effectiveness, to promot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citizen network participation,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ness of network participation 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governance. On the whole, the citizen's network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governance still exists the imbalance of participation caused by the information gap, the irrationality of participation, the prominent hidden danger of network security, and the disorder of network participation. The government's response to citizen network participation is negative and so on. At the same time, citizens of their own network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governance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is generally not high.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ffectiveness of citizen network participation are the participation skills and level of citizens themselves, the condition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the overall level of social public governance. The government supports the citizen network participation and the citizen's sense of achievement to the participation result and so on.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itizen network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governance, we must constantly update the concept of government public governance, strengthen the capacity construction of citizen network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governance,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citizen network participation conditions, and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network media.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21.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玉兵;;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参与能力[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2 王平;;协商民主对村民自治制度政治合法性的提升[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毛振军;;论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意的应然表达[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邵海军;;构建执政政治共识的探索与完善——论中国共产党“共和”的政治共识[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陈星;;论和平发展战略对台湾政党政治的影响[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段成利;;政治妥协伦理困境的性别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张康之;张乾友;;人类追求自由的思想轨迹[J];长白学刊;2009年03期

8 史献芝;刘建明;;自由主义与协商理念框架中的民主言说[J];长白学刊;2010年04期

9 吴功海;;美国经济危机的根源及对中国的启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王海荣;薛洁;;让公民行动的另一种力量——公民身份行为能力的面相浅析[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婷;;行政执行过程中的公民权益维护问题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俊月;;西方整体政府的构建路径及其借鉴[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杨璐;;家园·国族·大同——2008年几台大型电视综艺晚会整合功能探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唐觐英;;论作为公共讨论的舆论——基于中国转型时期“家庭暴力”议题的思考[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邹晓抒;;农民组织化问题初探——基于对黔东南地区的实地调查[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凌伯韬;;代表性问题与人大代表制度改革[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7 王锡锌;;利益组织化、公众参与和个体权利的保障[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光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参与式民主成长:基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视阈[A];第四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任晓宇;;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与改革[A];“公平、公正、平等: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王可园;;网络社会背景下党的治理现代化:挑战与抉择[A];全面深化改革与现代国家治理——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2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刁大明;美国联邦政府拨款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6 聂兴超;自由主义中立性研究:辩护与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7 程瑛;社会转型期我国大学资源竞争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蔡文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形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汪玮;转型期中国乡镇民主治理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赵玉洁;当代中国改革进程中的利益冲突与协调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沈申甬;中国式民主的适切性与有效性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杨晓丹;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朱逢春;行政价值观与行政发展的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王玉春;制度变迁视阈下的青年政治参与探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李琳;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政治宽容及其制度构建[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雅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动员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陈奥菲;参与和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杜立民;协商民主理论视角下我国立法听证制度的完善[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周文龙;熊彼特精英民主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048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3048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7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