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中国协商民主理论发展与制度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7 10:01
【摘要】:近代的协商民主理论虽然发端于西方,但是中国协商民主的实践由来已久。中国政治学者在借鉴西方协商民主发展的同时,对本土的协商民主进行了深入的梳理与探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理论。总之,中国协商民主有其自身的理论基础和历史传统。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快速发展的今天,研究中国协商民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介绍了中国协商民建立发展和历史经验这两个问题。绪论部分对中国协商民主的发展现状加以阐述,并对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选题目的、意义进行了简要说明。第一部分对协商民主与协商民主制度进行概述,分别从内涵、类型、构成要素、基本方式四个角度介绍了协商民主,并着重分析了中国协商民主制度的内涵和特征。通过上述论述和比较,旨在说明,中国的协商民主与西方的协商民主既在涵义和特征上存在相似,同时也兼具中国特色。第二部分对中国协商民主的理论基础和历史传统进行简要概述。在理论基础方面,从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民主理论、政党理论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在历史传统方面,从中国的“和”合思想、中庸思想、民本思想三个方面来论述说明。第三部分介绍了当代协商民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介绍中国协商民主制度的初步发展,主要包括: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启中国协商民主的先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中国协商民主的推进、三三制及国民参政会等协商民主最初的基本形式。同时,介绍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所带来协商民主的新发展,并着重介绍了十八大以来有关协商民主发展的新趋势。第四部分阐述了中国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历史经验。主要介绍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协商民主制度要以坚持宪法和基本法律为重点,以及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性三个方面。通过上述的论证分析,本文认为: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不是舶来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共同创造的、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种民主形式;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也并非是“无源之水”,追根溯源,中国协商民主的存在和发展有着理论上、历史上的依据;迄今,协商民主已经遍布中国的各个领域,其多种多样的实践形式昭示着中国协商民主的勃勃生机和锦片前程;故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协商民主的发展必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Abstract]:Although the modern theory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originated in the West,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deliberative democracy has a long history. While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deliberative democracy, Chinese political scholars have made a deep research on the local deliberative democracy and formed the theory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short, China's deliberative democracy has its own theoretical basis and historical traditio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democracy today,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China's consultative democrac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wo issues of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negotiator and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In the introduction part, the author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a's deliberative democracy, and briefly explains the research method, the purpose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paper. The first part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consultative democracy and the deliberative democracy, respectively, from four angles of connotation, type, constituent elements and basic ways, and emphatically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deliberative democracy. Through the above discussion and comparison,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China's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s similar to that of western countries in terms of its meaning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it also has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t the same time. The second part briefly summariz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historical tradition of China's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n the theoretical basis, from the Marxist theory of the United front, democratic theory, political party theory to elaborate three aspects. In the aspect of historical tradi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from three aspects of Chinese "harmony" thought, mean thought and people-oriented thought. The third part introduces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onsultative democrac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nitial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nsultative democracy, mainly including: the first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Kuomintang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opened the first stage of China's consultative democracy, and the promotion of China's deliberative democracy by the anti-Japanese national United front. The three-three system and the National Council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other basic forms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At the same time, it introduces the new development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brought by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emphatically introduces the new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The fourth part expounds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consultative democracy.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three aspects of adhering to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the organic unity of the people as masters of their own affairs and governing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law, the emphasis of China's consultative democracy system on upholding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basic laws, and the importance of promoting the building of consultative democracy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Through the above argumentation and analysis, this paper holds that: China's socialist consultative democracy is not an import, but a unique form of democr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reated by the Chinese people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hina's socialist consultative democracy is not "no source of water", tracing back to the source,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nsultative democracy has theoretical and historical basis; Up to now, the deliberative democracy has spread all over China's various fields, and its various practical forms show the vitality and bright future of China's deliberative democracy. Therefore, we have reason to believe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nsultative democracy will mak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专家共同探讨协商民主理论 国内第一套全面译介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丛书面世[J];出版参考;2006年30期

2 刘蕾;;国内学术界关于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综述[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3 万平;罗洪;;协商民主理论渊源探析[J];前沿;2011年05期

4 张等文;刘彤;;协商民主理论本土化的可行性与路径选择[J];学习与探索;2011年02期

5 石媛;;谈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几点启示[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张晓平;;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兴起及其价值启示[J];学理论;2012年18期

7 郭钰霞;;对协商民主理论在中国运行的思考[J];网友世界;2014年02期

8 铁锴;;协商民主理论论争及其启示[J];探索;2013年06期

9 陈家刚;;当代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主要内容[J];资料通讯;2004年02期

10 张献生;吴茜;;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韦幼苏;;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2 刘秀华;;协商民主视角下的公共政策制定:意义、问题与路径选择[A];东方行政论坛(第二辑)[C];2012年

3 高洪贵;;农民工参与公共决策探析——以协商民主理论为视角[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高卫民;;西方协商民主发展的分析及其启示[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5 胡建华;;协商民主理论视野下我国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完善[A];全国博士生论坛“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与农民问题”论文集[C];2012年

6 万斌;董石桃;;协商民主和公民参与领域的扩展[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三卷)[C];2011年

7 彭正波;;协商民主与城市治理模式创新——基于桂林“两江四湖”工程的实证分析[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江燕;;多党合作与协商民主[A];交流·研讨·谈心——从无党派人士关注的理论问题谈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任昱 实习生 刘玲玲;市政协召开协商民主理论学习务虚会[N];吕梁日报;2013年

2 陈家刚;当代西方协商民主理论[N];学习时报;2004年

3 韩秋红 民盟吉林省委常委 东北师大政法学院副院长 博士导 吉林省政协委员;初议协商民主的文化认同[N];协商新报;2014年

4 记者 喻永国;做好协商民主 让民主之路越走越宽[N];企业家日报;2014年

5 贾宇琰;准确判断译丛价值 重磅推出热点丛书[N];中国邮政报;2007年

6 南开大学哲学院 王新生 当代中国问题研究院 齐艳红;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在现实中难以落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燕继荣;协商民主的价值何在?[N];学习时报;2006年

8 燕继荣;再谈协商民主的价值[N];学习时报;2007年

9 陈家刚 中央编译局;协商民主要素分析:多元主义、公民社会与理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中央编译局研究员 杨雪冬;“平等、合作”是协商民主的真精神[N];北京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凌锐燕;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协商民主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2 李彦;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3 聂鑫;协商民主理论视野中的公共决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高勇泽;中国协商民主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尹];中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建兵;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理论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陈冬冬;国家间协商民主的历史镜鉴[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3 郭婷婷;基层协商民主的生长逻辑[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4 郭海明;毛泽东协商民主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向亚;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6 徐扬;新时期我国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王铮;马克思恩格斯协商民主思想及当代价值[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8 王勇;宜宾市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的案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焦成水;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基层协商民主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10 陈潇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法治化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160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3160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0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