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对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影响研究
[Abstract]:With the change of residenc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migrant children has also changed. The problem of social integration of migrant children needs to be solved urgently. The social integration of migrant children is not only influenced by the society, but also by the family. Family is the most direct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growth of floating children. The impact is profound.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ocial integration of floating children are family consciousness, family material and family behavior. This paper chooses floating children in Wanfu Garden District of Shenya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the family environment on social integration of some migrant children in the community. In this study, social integration mainly refers to community integration, educational integration and peer group integration. Therefore, the researchers assessed the impact of family environment on the community integration, educational integration and peer group integration of migrant children from three aspects: family awareness, family material and family behavior.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consciousness on the social integration of floating children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fact that family consciousness guides the daily behavior of children. When there are incorrect moral concepts and value orientation, it is difficult to carry out social integration.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material on the social integration of floating children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low economic income of floating families, the inferiority mentality of family members, the resistance to social integration and the scientific living expenses. (B) there is basically no expenditure other than meeting basic living needs,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social integration of migrant children;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behavior on the social integration of migrant children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fact that their parents have little time to accompany their children after they are busy at work, or do not know how to get along with their children, th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is more distant, and the migrant children do not know how to get along with others. Parents seldom make behavior rules to restrain their children's behavior, children are prone to deviant behavior, parents' rearing style is not scientific and persuasive.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s of the evaluation, the researchers, based on social integration theory, empowerment theory and interaction theory, intervene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family environment, family consciousness and family material, carry out the intervention of social workers, and formulate intervention schemes. By improving the family environment of migrant children, the author hopes to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social integration of migrant children and integrate smoothly into the new environment.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66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才;家庭收入调查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民政;2000年08期
2 耕香;2002年第二季度韩国城市家庭收入增加9.6%[J];当代韩国;2002年03期
3 李传志,魏安民;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家庭收入关系的分析[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刘国亮,姜涛;社会资本累积与家庭收入分化[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5 游炜;;山西省城乡贫困家庭生活状况的描述与分析[J];中国民政;2013年07期
6 苏守儒;家庭经济与家庭成员素质[J];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7 姚玲珍;德国东、西部家庭收支的比较分析[J];德国研究;1998年03期
8 赵芳;陈艳;;近二十年来的欧洲家庭政策:变化及其延续[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9 罗彦魁;核定家庭收入中十个问题的处理[J];中国民政;2001年09期
10 迟书君;深圳特区居民家庭经济状况调查[J];特区理论与实践;200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洪彦;刘艳彬;Alvin C.Burns;Ann Veeck;;基于家庭就餐行为探索中国都市家庭特征——针对长春市年轻、富裕家庭的探索性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2 丁赛;董晓媛;李实;;经济转型下的中国城镇女性就业、收入及其对家庭收入不平等的影响[A];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4期(总第26期)[C];2007年
3 朱云河;;北京工人家庭收支变化研究(1956—1962)[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同春芬;黄艺;;当前我国渔民家庭收入结构特点及问题初探——基于与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比较分析[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三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海洋社会学与海洋管理论文集[C];2012年
5 干传文;;给留守儿童的一片温暖天空[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华夏教师篇卷2)[C];2013年
6 杨爱华;;浅析民工潮下的农村家庭[A];婚姻·家庭·老人论文集[C];1994年
7 李春景;;《家庭收入来之不易》教学案例[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案例展论文集[C];2013年
8 干传文;;给留守儿童的一片温暖天空[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C];2013年
9 孙志军;刘泽云;孙百才;;家庭、学校与儿童的学习成绩——基于甘肃省农村地区的研究[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林燕;张忠根;;孤身外出还是举家迁移?——制度对劳动力家庭迁移决策的影响分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慧卿;美国中等家庭收入止住5年之跌[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2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 张红宇 本报记者 向婧 王翔 整理;农民增收要从家庭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上做文章[N];重庆日报;2010年
3 艺苑;双薪家庭如何理财[N];中国电力报;2002年
4 记者 陈妤 通讯员 傅舟孟;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办法出台[N];舟山日报;2012年
5 冯海宁;别让体制成为家庭收入分水岭[N];证券时报;2013年
6 本报驻首尔记者 杨明;提高家庭收入成韩经济政策新基调[N];经济日报;2014年
7 记者 郑启航 高攀;美5%最富家庭收入占全国总收入27.6%[N];经济参考报;2014年
8 黄辉昌 张国磊;我市公布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N];钦州日报;2014年
9 朱应召;工薪族如何支配好家庭收入[N];中国审计报;2001年
10 江苏省滨海县民政局 张元 高军;应重视家庭收入的测算[N];中国社会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明月;不确定性、居民家庭储蓄与消费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2 童欣;中国家庭经济行为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3 王鹏;上海市低收入家庭居住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洪秋妹;健康冲击对农户贫困影响的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志国;中国农村家庭贫困动态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6 郑震;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7 魏世勇;家庭大额消费(支出)的若干特征与实证研究[D];华侨大学;2014年
8 何通艳;藏区参与式反贫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9 谷宏伟;“教育致贫”及其后果:转轨时期中国低收入家庭的教育困境[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10 王芳;中国儿童素质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潇;“失独”家庭社会帮扶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谢霁月;城市双独家庭幼儿教育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周威;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与优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谢晓悦;扬州市幼儿园大班家庭数学教育现状调查[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5 王秀娟;家庭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6 颜福兴;晋江市农村贫困计划生育家庭社会救助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7 江立彬;川北贫困山区农民家庭收入与消费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龙茜;资产建设视域下“80后”城镇双独家庭父母养老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9 汪一梦;低收入家庭的子女教育选择偏差与政府应对[D];复旦大学;2014年
10 王俊丹;家庭收入与支出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157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315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