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梦
[Abstract]: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nd ensure that the right to speak in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xchanges can be effectively promoted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t a time when the trend of the globalization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constantly strengthening, China has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Chinese Dream.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ing Chinese Dream under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then analyzes the full referenc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to carry out an effective diplomatic layout with the help of Chinese Dream. Finally, the author analyzes Chinese Dream's world identity in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hopes to contribute a litt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Dream.
【作者单位】: 空军工程大学理学院社会科学教研部
【分类号】:D8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汪和祥;;中国梦在国际关系理论背景下的分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年10期
2 曹占伟;;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中国学派”[J];中外企业家;2015年05期
3 王义桅 ,倪世雄;论比较国际关系学及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J];开放时代;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鹏;;理解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两种构建途径[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8年01期
2 宁博;岳恒;;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梦[J];长江丛刊;2017年36期
3 张雷;;中国梦与世界梦关系研究综述[J];教育观察;2017年19期
4 李祉娴;;分析国际理论中“中国梦”的实现路径[J];祖国;2017年18期
5 王晓玲;;“命运共同体”的人文思想[J];黄海学术论坛;2016年01期
6 付强;;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的政治伦理思想评述[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年03期
7 高程;;历史经验与东亚秩序研究: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视角[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8 王日华;;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的研究纲领与理论建构——兼评阎学通等著《王霸天下思想及启迪》[J];当代亚太;2010年02期
9 赵继显;;现代性、后现代性与中国国际关系学派的诞生[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李巍;;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中的“理论进步”与“问题缺失”——兼评《中国国际关系研究(1995~2005)》[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蔡亮;;新型大国关系的内在文化逻辑及对“中国梦”的三重意涵[J];国际展望;2014年01期
2 张志洲;;国际关系中国学派的进路——兼论国际问题研究的政策性与学术性[J];国际政治研究;2009年03期
3 郑必坚;;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亚洲的未来——在2003年博鳌亚洲论坛的讲演[J];理论参考;2004年05期
4 叶自成;自律、有序、和谐:关于老子无政府状态高级形式的假设[J];国际政治研究;2002年01期
5 王义桅,倪世雄;均势与国际秩序:冷战后时代的思索[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02期
6 王义桅;韩雪晴;;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梦[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谓中国梦[J];政工研究动态;2008年16期
2 陶文昭;;国际视域下的“中国梦”[J];领导之友;2009年05期
3 卢春山;;为中国梦自主自觉地奋斗[J];红旗文稿;2012年24期
4 鲁薇;;“美国梦”与“中国梦”[J];北京观察;2012年12期
5 周天勇;;如何实现十几亿人的中国梦[J];民主与科学;2012年06期
6 叶再春;;“中国梦”随想[J];前线;2013年01期
7 程曼丽;;“扒粪”之后需要什么?——兼谈“中国梦”[J];新闻与写作;2013年01期
8 翁淮南;张少义;陈方;冯静;王慧;;畅想中国梦 实干兴邦国——中国梦的十度空间[J];党建;2013年02期
9 朱继东;;“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差异在哪里?[J];党建;2013年02期
10 本刊编辑部;;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J];理论导报;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郝儒杰;;发展与公正: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价值取向[A];“公平、公正、平等: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韩庆祥;王海滨;;中国梦:根本前提、精神实质和实现路径[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2013年
3 许志功;;以党的科学理论指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方晓;;“中国梦”与中国外交:世界贡献 中国打造[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5 李德顺;;中国梦的主体性意蕴[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2013年
6 熊炜;;围绕中国梦思想,推进中国的外交与国际关系研究[A];第五届外语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暨全国外语院校科研管理协会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吴旭;;扭转软实力逆差,打造“中国梦”[A];公共外交季刊2010夏季号(总第2期)[C];2010年
8 陈承明;;论老年人的“中国梦”[A];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13年优秀论文选集[C];2014年
9 廖大伟;;振兴中华:孙中山的中国梦[A];近代中国(第二十三辑)[C];2014年
10 昝瑞礼;;中国梦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新萍;“中国梦与和谐世界”研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张骏 王海燕;“中国梦”触动了我们内心激情[N];解放日报;2012年
3 本报评论员;唯有实干,才能实现中国梦[N];湖南日报;2012年
4 邓佑标;“中国梦”,我们一路追逐[N];解放军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夏斌;“中国梦”必将成为时代强音[N];解放日报;2012年
6 本报编辑 杨凯;实干让“中国梦”更美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7 本报特约评论员 外交家 吴建民;世界也需要“中国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8 新华社记者 慎海雄;奋进,实干兴邦激扬“中国梦”[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9 整理 李庆英 张记合;“中国梦”是历史自觉,,是责任担当[N];北京日报;2012年
10 记者 张磊;同频共振中国梦[N];湖北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苏阳;“中国梦”的和平发展意蕴[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娄银梅;中国梦与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3 丁榕俊;国际关系理论的复杂性转向-“复杂系统”研究[D];外交学院;2016年
4 周绍雪;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5 白云真;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历史变迁:进步及其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6 蒋建忠;印象理论与外交政策分析[D];复旦大学;2009年
7 胡宗山;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方法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秋山;“中国梦”的理论渊源与内涵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年
2 韩校;“中国梦”学理框架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晓波;中国梦及其实现方式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4 李娇;习近平的“中国梦”解析[D];渤海大学;2015年
5 闫新鸽;中国梦的大众指向与大众化路径[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邱启光;中国梦的科学社会主义发展逻辑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李春娴;中国梦及当代价值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8 吴玉洁;“中国梦”视域下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9 向鹭娟;“中国梦”的逻辑结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10 王娅丁;中国梦实现过程中人民主体地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168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316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