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吸纳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7 15:57
【摘要】:《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单独列为统战对象,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统战工作成为目前统一战线建设新的着力点与创新点。政治吸纳是统一战线制度化建设的重要形式之一,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自身所具有的时代特性既可能是政治吸纳工作的突破点,也可能成为掣肘政治吸纳工作推进的重要因素。在总结以往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吸纳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未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吸纳工作既需要原则性的指引,更为重要的是理性路径的构建。
[Abstract]:The regulation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on the work of the United Front (for trial implementation) singled out the new social strata as the objects of United front work, and the United front work of the new social strata has become a new focus and innov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nited front at present. Political absorp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orms of the United front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social strata themselves may not only be the breakthrough point of the political absorption work, but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hinders the promotion of the political absorption work. On the basis of summing up the experience of the political absorption work of the new social stratum personage in the past, the political absorption work of the new social stratum personage in the future needs not only the guidance of principle, but also the construction of rational path.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江西行政学院;
【分类号】:D6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潘慧春;;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取向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2 张光辉;虞崇胜;;参与式民主的成长: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路径[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舒绍福;;“当代中国政治参与”学术研讨会综述[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郑曙村;郭永奎;;当前我国新社会阶层的政治需求及其引导[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1期

5 梁丽萍,卫丽萍;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的政治认同与政治参与[J];中州学刊;2005年03期

6 李宝梁;从超经济强制到关系性合意——对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过程的一种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1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献生;;团结凝聚新社会阶层人士的力量[N];人民政协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管前程;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2 张健;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东德;薄萍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吸纳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04期

2 唐斌;;企业如何推开基层治理中的“政策之窗”?——多源流理论的地方实践及其政治逻辑[J];公共管理学报;2017年03期

3 饶良成;;协商民主在我国政治制度环境下的调适[J];改革与开放;2017年08期

4 许烨;;大网络·大统战:构建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政治认同引导整合机制思考[J];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5 李学迎;;基于帕累托改进的政治体制改革可行路径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6 付佳迪;高红波;;积极分子与政治结构的稳定性--基于非公党建行动者策略的考察[J];社会主义研究;2016年06期

7 陶厚永;李玲;;高管身份跨界的“双刃剑”与民营企业成长[J];管理评论;2016年10期

8 何轩;马骏;;执政党对私营企业的统合策略及其效应分析:基于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社会;2016年05期

9 周旅军;;符号分层: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嵌入模式及其地位认同差异——基于1993—2012年私营企业调查的实证研究[J];社会发展研究;2016年03期

10 王翼;;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理论生成[J];理论与现代化;201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向军;乡土民主的“空巢”现象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2 方来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政治参与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15年

3 徐军;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及其政治参与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4 胡德超;转型期中国中产阶层政治参与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宋华忠;新社会阶层的兴起与中国共产党领导权实现路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6 刘鹏;执政党视野下的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7 徐志达;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8 孙悦良;信访制度法治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9 王周户;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野下的中国公众参与制度建构[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张喜梅;中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金强;;探析影响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因素[J];新西部;2010年09期

2 张光辉;;参与式民主与我国民主制度结构的耦合——一种内在价值与逻辑的学理解析[J];东南学术;2010年04期

3 虞崇胜;;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性质的再认识——纪念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发表30周年[J];探索;2010年03期

4 杨海蛟;;政治体制改革的号角[J];探索与争鸣;2010年05期

5 张光辉;杜万松;;发展参与式民主与完善我国民主制度结构[J];中州学刊;2010年03期

6 高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理论探讨;2010年01期

7 张春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8 张光辉;黄世虎;;走向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对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的探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周天勇;张弘;;有关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考[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8年07期

10 刘雪梅;我国“诚信”缺失的根源及对策[J];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宝琴;努力提高政治协商的质量[J];北京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2 何萃法;政治协商在发扬民主中的重要作用[J];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3 陈华光;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中党员委员应自觉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J];南京社会科学;2001年S1期

4 文世达;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新发展[J];四川统一战线;2001年09期

5 黄海霞;政协委员的忧患意识[J];w挛胖芸,

本文编号:23168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3168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5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