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西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4 11:49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中国社会发展转型期的特殊群体,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普遍认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主要表现在因监护不到位和家庭教育缺失而出现的各类心理问题、学习问题、生活问题、行为问题、安全问题等,却很少关注到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本研究则主要从受关注较少的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状况着手,通过问卷调查西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的现状,并根据现状进一步分析影响西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的因素,进而对症下药,提出改善西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的对策、建议。本研究主要以西南地区中的四川、云南、贵州这三个省以及重庆直辖市为研究对象,通过从中选取几个农村留守儿童相对较集中的学校进行问卷调查。该问卷主要是参照陈建文,黄希庭所编制的“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来设计的,主要包括心理优越感、心理能量、人际适应性、心理弹性这四个维度。最后回收并整理分析数据,以求从量上探究西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的现状。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总体上显著差于常模,略差于非留守儿童,且女生要优于男生,独生留守儿童要优于非独生留守儿童。从年龄方面来讲,15-16岁的留守儿童社会适应最好。从生源地来看,家住乡镇的留守儿童社会适应较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受父母对成绩的关心程度影响显著。留守儿童的心理能量和人际适应性受拥有的伙伴数量影响显著。本研究认为,留守儿童社会适应方面的问题不是单方面造成的,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要改善甚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通过政府、家庭、学校以及全社会的协调配合,共同关爱和帮助留守儿童,使其健康成长并最终顺利走向和融入社会。
【学位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66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庆英;;不同留守情况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研究[J];高教学刊;2016年07期

2 贾利利;郭蓉;;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情况调查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年12期

3 黄仕华;;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问题分析与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18期

4 张兵;;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问题[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年05期

5 伍先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探析[J];中国国情国力;2016年10期

6 陈志军;;探析农村留守儿童课外活动融入体育游戏[J];科技经济市场;2014年11期

7 田忠伦;李明福;;浅析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生物技术世界;2015年09期

8 黄丽丽;;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制度研究[J];法制博览;2015年24期

9 曹虹;;论农村留守儿童建档的重要性[J];科技视界;2015年31期

10 黎建龙;;如何打造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好学校[J];时代教育;201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晓旭;;浅谈图书馆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问题中的积极作用[A];现代图书馆服务: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岑怡;;隔代监护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问题研究[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杨文东;;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与图书馆的文化关怀[A];2008年湘粤澳闽图书馆学(协)会学术研讨会福建省论文汇编[C];2008年

4 李博林;;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对策探析——以孝感市安陆市巡店镇为例[A];第二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5年

5 寇冬泉;谭菊放;;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素质的比较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周珊珊;;试述乡镇图书馆在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中的功用[A];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2014年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7 王婷;高文斌;刘正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行为与躯体化[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任剑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建设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二卷)[C];2017年

9 岳志伟;;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A];2015年8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年

10 陈启刚;戚嵩;;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安全保护状况研究报告[A];安徽基础教育研究(2016年第1期(总第13期))[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任建中;宁夏出台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实施意见[N];宁夏日报;2016年

2 记者 陆遥;我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N];浙江日报;2016年

3 本报记者 刘声;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纳入民生工程[N];中国青年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李斌;农村留守儿童更需要孝的教育[N];中国青年报;2012年

5 记者 李立红 陈凤莉;各级团组织深入基层为青少年送温暖[N];中国青年报;2012年

6 张能秋;健全关爱服务体系 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发展[N];中国民族报;2018年

7 本报记者 刘声;进城打工的爸妈,如何关爱村里的娃[N];中国青年报;2012年

8 记者 田文生;重庆:暑期为留守儿童推出10大关爱举措[N];中国青年报;2011年

9 记者 朱庆安 通讯员 张君敏;我市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保护伞”[N];许昌日报;2018年

10 本报记者 王亦君;6100万名农村留守儿童:谁来照顾,如何照顾[N];中国青年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学浪;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2 赵富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罗国芬;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问题化”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4 简福平;不同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对亲情缺失信息的加工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王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7 同雪莉;留守儿童抗逆力生成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慧娟;西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8年

2 王瑾;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7年

3 肖季瑜;农村留守儿童活动中心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杨桃红;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态道德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5 梁博;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5年

6 田s

本文编号:28256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8256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d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