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事业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1 23:01
本文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事业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这四大建设之后,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建设就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而社会事业建设是社会建设的核心,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事业建设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建设方面的理论纵深发展,使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建设更加具体化和具有可操作性,真正使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建设实践落到实处。本文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社会建设理论为指导,对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事业建设展开研究。全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重点、研究难点和创新点。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社会事业建设的概念、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的关系,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首先,通过对文明的演进过程研究得出生态文明是脱胎于工业文明的母体而对工业文明进行批判和反思的新的文明形式,进而得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以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作为关键点,在生态文明理念、原则和方针的指导下所进行的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总和;其次,社会事业建设包括科技、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六个方面的建设内容,通过阐述社会事业建设的目标、基础和机制进一步明确社会事业建设的内涵;最后,探讨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的关系,得出二者的一致目标是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第三部分,探讨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事业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回答了“为什么”的问题。目前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事业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总体存在融入财政投入总体水平不太高,融入分布不均匀以及发展不平衡,融入参与社会主体“红线”意识不强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得出了政府间财政关系影响融入的财政投入、城乡间二元结构影响融入的平衡发展,环保评价体系不完善使“红线”意识淡漠,是阻碍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事业建设的三个主要因素的结论。第四部分,探讨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事业建设的路径,回答了“怎么办”的问题。具体而言,就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科技教育,培养环保人才;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医疗卫生,确保公共卫生;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劳动就业,促进环保就业;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保障,增加生态福利;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组织,培育环保组织;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区建设,建设生态社区。第五部分是结论和展望。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社会建设 社会事业建设 融入 生态福利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绪论9-18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10-11
- 1.1.1 研究目的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评述11-15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3-14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14-15
- 1.3 论文的理论依据15-16
- 1.3.1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15
- 1.3.2 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15-16
- 1.4 研究方法16
- 1.5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16-18
- 1.5.1 研究重点16
- 1.5.2 研究难点16-17
- 1.5.3 研究创新点17-18
- 第2章 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事业建设概述18-30
- 2.1 生态文明建设18-22
- 2.1.1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19-20
- 2.1.2 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20-21
- 2.1.3 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21-22
- 2.2 社会事业建设22-26
- 2.2.1 社会事业建设的目标23-24
- 2.2.2 社会事业建设的基础24-25
- 2.2.3 社会事业建设的机制25-26
- 2.3 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事业建设的关系26-30
- 2.3.1 社会事业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26-27
- 2.3.2 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事业建设的必要保障27-28
- 2.3.3 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事业建设的目标一致28-30
- 第3章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事业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0-39
- 3.1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事业建设的现状30-32
- 3.1.1 融入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30-31
- 3.1.2 融入的财政投入明显增加31-32
- 3.1.3 对融入的制度保障明显加强32
- 3.2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事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32-35
- 3.2.1 融入的财政投入总体水平不太高33-34
- 3.2.2 融入分布不均匀以及发展不平衡34-35
- 3.2.3 融入参与社会主体红线意识弱35
- 3.3 影响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事业建设的因素分析35-39
- 3.3.1 政府间财政关系影响融入的财政投入35-36
- 3.3.2 城乡间二元结构影响融入的平衡发展36-37
- 3.3.3 环保评价体系不完善使“红线”意识淡漠37-39
- 第4章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事业建设的路径39-56
- 4.1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科技教育,培养环保人才39-42
- 4.1.1 拓展生态教育,构建生态文明教育体系39-40
- 4.1.2 增加生态培训,培养生态文明建设队伍40-41
- 4.1.3 创新生态科技,重视生态科技成果转化41-42
- 4.2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医疗卫生,确保公共卫生42-44
- 4.2.1 加大环境卫生投入,发展环境卫生工程技术42-43
- 4.2.2 加强重大疾病防治,降低环境病的发病频率43
- 4.2.3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43-44
- 4.3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劳动就业,促进环保就业44-47
- 4.3.1 设置环保创业基金,鼓励绿色创业44-45
- 4.3.2 完善环保就业服务,促进绿色就业45-46
- 4.3.3 美化劳动生产条件,维护环境权益46-47
- 4.4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保障,增加生态福利47-50
- 4.4.1 加大生态环境治理财政投入,增加生态福利47-48
- 4.4.2 完善环境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强化环境保险48-49
- 4.4.3 提高环境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加强社会救助49-50
- 4.5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组织,培育环保组织50-52
- 4.5.1 转变管理观念,强化环保组织扶持50-51
- 4.5.2 推动制度改革,加强环保组织管理51-52
- 4.5.3 提高组织素质,增强环境保护后劲52
- 4.6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区建设,建设生态社区52-56
- 4.6.1 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生态社区科学规划53
- 4.6.2 构建新型社区治理机制,培育居民生态参与意识53-54
- 4.6.3 制定生态社区评估指标,完善生态社区评价系统54-56
- 第5章 结束语56-57
- 参考文献57-61
- 致谢61-6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生霞;和谐社会离不开生态文明[J];协商论坛;2005年05期
2 孔云峰;;生态文明建设初探[J];重庆行政;2005年04期
3 钟波;;抓好连队生态文明建设[J];兵团建设;2006年08期
4 林雁鸣;;树立生态文明新理念[J];当代贵州;2006年18期
5 李良美;;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意义[J];理论参考;2006年12期
6 潘岳;;生态文明的前夜[J];w
本文编号:3001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00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