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论蔡和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

发布时间:2017-04-12 12:43

  本文关键词:论蔡和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代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建党之前,蔡和森通过勤学勤思,结合中国现实问题分析,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作出了不懈努力。蔡和森和毛泽东一起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贡献。建党后,蔡和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对中国革命性质、阶段、统一战线、依靠力量、道路等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皖西学院政法学院;
【关键词】蔡和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贡献
【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研究”(项目编号:AHSK09-10D182)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231
【正文快照】: 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对于蔡和森的研究比较局限,主要集中于探索蔡和森的党建的贡献。实际上,蔡和森对于推进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做出了杰出贡献。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革命家,在其短暂而光辉的革命生涯中,坚持自己的理想追求,寻找到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武器,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华兴,张元隆;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高寿平;新经济政策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比较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叶昌友;毛泽东晚年对“三大主义”的认识偏差与“文化大革命”的发动[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4 张皓;;战犯问题与国共和谈[J];安徽史学;2006年06期

5 胡晓;;胡适思想批判运动述评[J];安徽史学;2009年06期

6 孙谦;;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策略[J];安徽史学;2010年05期

7 刘国华;毛泽东中西文化观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8 李平贵;超越与回归:毛泽东对待民粹主义的心路历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李继武;;诗的景况与对旧格律诗词格律扬弃之我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黄德渊;论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国红;;从社会发展的伦理向度看儒家伦理的当代困境[A];伦理视野下的社会发展——第17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赵玉洁;;毛泽东的史学修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晓勇;;论毛泽东早期对资产阶级的认识[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王一如;;一位严谨认真的学者型编辑家——何其芳[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5 李坤栋;;中西融合 古今贯通——从吴芳吉的白屋体新诗理论与创作看中国新诗的发展途径[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6 翟广顺;;陶行知与毛泽东:历史的机缘和邂逅——纪念陶行知逝世60周年、毛泽东逝世30周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王守稼;缪振鹏;;《甲申三百年祭》及其在现代史学史上的地位[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8 王聿修;杨炳昆;唐明中;;郭沫若早年的爱国主义——读《郭沫若少年诗稿》札记[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9 姜红;;毛泽东重视历史文献的研究与利用[A];高校信息文献开发与利用——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第6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10 王礼洲;;人学视阈下科学发展实现路径探析[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美平;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祁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韩艳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6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涛;基于民主集中制视角下的群体决策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9 张拴平;张申府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10 杨松贺;德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地位[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莲花;儒家人才观及其现代意义[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贺羡;我国两性收入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梅学霞;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4 杨卉;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缘由[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许敏;试析毛泽东抗日统一战线文艺的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6 唐剑君;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宣传工作的历史考察[D];湘潭大学;2010年

7 江丽萍;1920年名人学术讲演会述论[D];湘潭大学;2010年

8 张晓慧;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与服务型政府构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颜为之;毛泽东政论文语言特点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贾婷婷;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祺佳;吴忠希;;中共建党的幕后功臣——浅析蔡和森建党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精神[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2 本刊记者;;学习党的历史 牢记历史使命——访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杨胜群[J];群众;2011年07期

3 李元鹏;;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研究新视野——读梅荣政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J];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15期

4 荣开明;;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J];高校理论战线;2011年07期

5 翌易;;“当代青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讨会简讯[J];探索与争鸣;2011年07期

6 廖崇飞;;对当前几种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认识的评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7 王国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创新力作——读梅荣政教授新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有感[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14期

8 郭长顺;;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贡献与经验启示[J];党史文苑;2011年12期

9 雷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九十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J];中华魂;2011年06期

10 郭建宁;;十七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总体态势与前沿问题[J];大连干部学刊;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洪洪;;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历史贡献论析[A];瞿秋白研究论丛——纪念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65周年专集[C];2000年

2 赵德兴;;从实践的向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A];旗帜 方向 使命——青海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张瑞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主题、源泉[A];“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未来”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陈少颉;;试述沔阳地区对新四军五师发展的历史贡献[A];铁军雄风——纪念新四军建军6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5 徐鲁航;;蔡和森同志的《党的机会主义史》[A];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征集研究(二)——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廖照华;;府海地区早期中共组织的创建与历史贡献[A];竹林里风雷——中共琼崖一大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9年

7 张梅毅;;瞿秋白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A];瞿秋白研究论丛——纪念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65周年专集[C];2000年

8 孙丽娜;;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马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新[A];新境界·新成果——黑龙江省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张志军;李精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里程碑[A];新境界·新成果——黑龙江省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厚锋;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N];福建日报;2004年

2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何虎生;蔡和森:传播真理的“一盏明灯”[N];中国教育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冯文礼;蔡和森主编《向导》的日日夜夜[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4 深圳特区报记者 钟润生;蔡和森:最早叫出“中国共产党”[N];深圳特区报;2011年

5 赵曜;科学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N];光明日报;2002年

6 刘森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N];人民日报;2003年

7 ;中共早期理论家宣传家蔡和森[N];人民日报;2011年

8 龚界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新进展[N];北京日报;2004年

9 曾庆红;在纪念蔡和森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年

10 郭唐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座丰碑[N];安徽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朝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军林;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阮东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

4 徐方平;蔡和森与《向导》周报[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何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郑海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力波;文化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梁继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苏共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源语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马晓红;陈望道对中国语法修辞研究的历史贡献[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凤;论蔡和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进程中的贡献[D];西北大学;2008年

2 熊英;试论蔡和森的唯物史观思想[D];湘潭大学;2008年

3 徐德莉;论蔡和森的社会主义思想[D];中南大学;2004年

4 牛文才;蔡和森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邱红霞;论蔡和森的社会主义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蔡玲香;蔡和森党建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玲;蔡和森与新民学会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8 段国华;宋代妇女的历史贡献及其地位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刘玲;张闻天经济思想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梁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论蔡和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12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012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7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