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论第一夫人外交

发布时间:2017-04-12 09:02

  本文关键词:论第一夫人外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第一夫人是一国男性元首的配偶,是一国最高地位的女性。第一夫人的职责侧重点随着时代变迁而发生改变,在复合相互依赖和全球化的国际政治大背景下,第一夫人的外交职责重要性遽增。笔者通过对第一夫人外交的系统学理和历史经验的梳理分析,获得关于第一夫人外交的共性信息,并由此及彼把关注点放在中国第一夫人外交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上。目的是希望中国关注第一夫人外交对于提升国家形象的作用,并重视女性在国际政治中不可或缺的作用。第一章从第一夫人的起源和界定着手,通过第一夫人职责的阐述,引出了第一夫人的外交职责,并梳理了第一夫人外交职责的发展过程,并给第一夫人外交下定义。第二章主要论述了第一夫人外交的定位、特点和作用,笔者认为第一夫人是与首脑外交的延伸拓展、女性外交的特殊形式、公共外交的组成部分,但这并不影响它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第一夫人外交有三个特点:主体单一性,受众多样化;个性十足,影响有限;手段非政治性,目的政治性。第一夫人外交的特点也形成了它特有的作用:塑造和善的国家形象,软化强硬的国家形象;弥补官方外交中的“政府失灵”;引发人们重新考虑发展中女性的作用,促进世界女性社会地位的平等。第三章主要论述了第一夫人兴起的理论依据和经典案例。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是从社会性别视角研究第一夫人外交,强调女性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并把“发现外交中的女性”作为主要任务;建构主义建构理论强调第一夫人们在外交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共有观念和建立的私人关系会通过“枕边风”,影响到丈夫们在国家关系中的决策;国家形象理论强调的是第一夫人在改善国内形象和国际形象两个方面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笔者把宋美龄和希拉里作为第一夫人外交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并根据前文第一夫人外交的作用和涉及的理论提出三个分析标准:是否建构适势的国家形象、是否有效弥补官方外交的欠佳之处和是否推动女性地位的提升。第四章主要论述了中国第一夫人外交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上,笔者将中国的第一夫人外交划分为两个时段: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后,并选取建国初期真正的第一夫人王光美和现任第一夫人彭丽媛作为分析对象。彭丽媛是分析的重点,由于她现役军人和歌唱家这两个特殊身份,她的第一夫人外交有独特之处:丰富的国际舞台经验,崭新的音乐外交方式,军人身份有助于中国军队国际形象的构建。最后,为了解决中国第一夫人外交的传统文化和法律制度因素给第一夫人发展带来的制约,笔者认为应做到两点:第一尽快消除传统思想文化中女性歧视给第一夫人形象带来的消极影响,并积极寻求公众支持;第二是在法律制度层面上进行规范,授予第一夫人正式的外交权,只有这样未来中国才能充分发挥第一夫人外交的真正作用。
【关键词】:第一夫人外交 国家形象 中国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820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绪论11-18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1-12
  • 二、国内外研究分析12-15
  • (一) 国内研究现状12-14
  • (二) 国外研究现状14-15
  • 三、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15-16
  • (一) 研究目的15-16
  • (二) 研究方法16
  • 四、研究评价16-18
  • (一) 创新之处16-17
  • (二) 不足之处17-18
  • 第一章 第一夫人外交简介18-27
  • 一、第一夫人的概念18-23
  • (一) 第一夫人的起源与定义18-19
  • (二) 第一夫人的职责19-23
  • 二、第一夫人的外交职责23-27
  • (一) 第一夫人外交职责的确立与发展23-24
  • (二) 第一夫人外交概念的界定24-27
  • 第二章 第一夫人外交的定位、特点和作用27-37
  • 一、第一夫人外交的定位27-29
  • (一) 首脑外交的延伸拓展27-28
  • (二) 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28
  • (三) 女性外交的特殊形式28-29
  • 二、第一夫人外交的特点29-33
  • (一) 主体单一性,受众多样化29-30
  • (二) 个性十足,影响有限30-32
  • (三) 手段非政治性,目的政治性32-33
  • 三、第一夫人外交的作用33-37
  • (一) 优化国家形象33-34
  • (二) 弥补官方外交中的“政府失灵”34-35
  • (三) 引发人们重新考虑发展中女性的作用35-37
  • 第三章 第一夫人外交的理论解释与经典案例37-54
  • 一、第一夫人外交的理论解释37-41
  • (一) 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第一夫人外交37-38
  • (二) 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第一夫人外交38-39
  • (三) 国家形象理论与第一夫人外交39-41
  • 二、第一夫人外交的经典案例41-45
  • (一) 第一夫人外交典型案例之一:宋美龄42-43
  • (二) 第一夫人外交典型案例之二: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43-45
  • 三、两位第一夫人外交的评价45-54
  • (一) 是否有效弥补官方外交的欠佳之处46-48
  • (二) 是否建构适势的国家形象48-51
  • (三) 是否推动女性地位的提升51-54
  • 第四章 新中国第一夫人外交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54-65
  • 一、新中国第一夫人外交的发展历程54-60
  • (一) 王光美的出访亮相55-57
  • (二) 彭丽媛的独特之处57-60
  • 二、中国第一夫人外交的未来展望60-65
  • (一) 中国发展第一夫人外交的制约因素60-62
  • (二) 中国第一夫人外交的建议62-65
  • 第五章 结语65-68
  • 参考书目68-72
  • 致谢72-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宏喜;;打造外交文化[J];世界知识;2006年16期

2 程俊雅;;中国外交理论的新发展——关于和谐世界理论的分析[J];枣庄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新中国60年外交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11期

4 杨洁勉;;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体系精髓和创新发展[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年07期

5 杨洁勉;;中国外交理论创新的三重历史使命[J];国际展望;2013年01期

6 杨洁勉;;当前中国外交理论的创新重点[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3年03期

7 魏天祺;;中国古代外交政策探微与借鉴[J];外交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8 管世琳;;军事与外交:二战史专题国际研讨会综述[J];历史教学问题;2013年01期

9 李莉;冷战后预防性外交的发展及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01年10期

10 范文;论外交哲学[J];新视野;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杰;;浅析中国特色外交理论[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2 熊炜;王婕;;城市外交:理论争辩与实践特点[A];公共外交季刊2013春季号(总第13期)[C];2013年

3 李其庆;;中法外交风波与中国新时期外交[A];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1)[C];2009年

4 ;奏响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时代乐章——党领导外交事业的成就与经验[A];新中国60年党的执政成就与经验[C];2009年

5 孙德刚;;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路径选择:论新时期中国在中东的斡旋外交[A];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院教授 崔艳红;和谐世界:当代中国外交理论的重大创新[N];南方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丁刚;世博大舞台 外交新天地[N];人民日报;2010年

3 北师大中国民间外交研究中心主任 张胜军;中国不要另类外交[N];东方早报;2011年

4 外交学院党委书记 秦亚青;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外交理论体系[N];中国教育报;2011年

5 外交部党委副书记 部长 杨洁篪;学以致用 知行并进[N];人民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筱玟;外交工作成就辉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钟声;战略性、全局性、创新性的外交开局[N];人民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肖连兵;中国外交迎难而上 开拓创新 大有作为[N];光明日报;2010年

9 赵可金;新世纪中国外交理论的十大创新[N];学习时报;2012年

10 本章撰文 赖娜;外交主打经济牌自主演绎大国策[N];东莞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谷昭民;论法律外交[D];吉林大学;2015年

2 周加李;现代外交中的礼宾礼仪特例研究[D];外交学院;2016年

3 张丽娟;商务外交的政治经济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4 周叶菁;美国对华金融外交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赵可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制度变迁的理论阐释[D];复旦大学;2005年

6 孙晓玲;犹太利益集团与美国中东外交政策(1967-1984)[D];复旦大学;2005年

7 肖文黎;中美联络外交及美驻华联络处主任布鲁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8 王玉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外交政策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宫世霞;当代俄罗斯外交学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正堂;灾害外交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王彩霞;中国高铁外交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媛媛;城市外交:理论、实践与未来[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5年

4 荣梓汀;新媒体外交:公共外交新形式[D];山西大学;2015年

5 蒋缙;美国非政府组织外交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6 肖雄;中美元首外交新形态[D];南昌大学;2015年

7 张志文;中国反制性外交研究(1992-2012)[D];复旦大学;2014年

8 黄君蕊;国际法框架下追索非法流失文物的外交途径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9 隗倩;强制性外交的可信性[D];外交学院;2016年

10 陈昱彤;中国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外交探析[D];外交学院;2016年


  本文关键词:论第一夫人外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11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011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a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