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奥巴马政府核安全政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美国奥巴马政府核安全政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初期,美国国内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国内经济发展遇到严重问题。在核安全领域新问题层出不穷,恐怖分子与核结合的能力和意愿在不断提高,伊朗和朝鲜的核问题日益复杂化,国际社会在安全利用核能所引发的安全和环境问题日益增多。奥巴马曾经表示,核领域所引发的国家之间的战争不再是核安全领域的首要问题。核恐怖主义、核材料的安全保护、核扩散以及核能的安全利用是美国核安全领域应该主要关心的问题。由于核安全领域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和美国国内经济发展遇到的严重困难,美国迫切需要调整其核安全政策以适应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奥巴马上任之初在布拉格的讲话可以作为美国核安全政策调整的开始。2010年颁布的《核态势评估报告》,阐明美国新一届政府核安全政策的主要关切。在随后美国颁发的核安全领域的相关官方文件,四届核安全峰会的成功举行,美国奥巴马政府核安全政策的主要内容、特点以及实质也逐渐清晰化。作为当今世界在核领域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美国核安全政策的调整,对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的安全形势必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本论文的研究首先对美国核安全政策的概念进行界定,深入阐述奥巴马政府核安全政策的主要内容,从宏观上分析奥巴马政府政策的特点和原因,最终着眼于归纳奥巴马政府核安全政策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奥巴马 核安全 美国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871.2;D815.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6
- 引言6-12
- (一)选题背景6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6-10
- (三)研究意义10
- (四)研究方法10-12
- 一、冷战后美国核安全政策概述12-19
- (一)美国核战略与核安全政策概念概述12-14
- (二)冷战后美国核安全政策在美国的地位14-16
- (三)冷战后美国核安全政策的演变16-19
- 二、奥巴马政府核安全政策的主要内容19-25
- (一)坚持防止核扩散19-21
- (二)防范核恐怖主义21-23
- (三)安全和平利用核能23-25
- 三、奥巴马政府核安全政策调整的原因和特点25-30
- (一)奥巴马政府核安全政策调整的原因25-28
- (二)奥巴马政府核安全政策的特点28-30
- 四、奥巴马政府核安全政策的影响30-35
- (一)对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影响30-32
- (二)对核恐怖主义的影响32-33
- (三)对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影响33-35
- 结语35-36
- 参考文献36-38
- 后记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季澄;;首尔核安全峰会[J];国际资料信息;2012年04期
2 曲星;;核安全形势非常严峻 必须标本兼治[J];今日中国论坛;2012年05期
3 ;世界媒体聚焦核安全峰会[J];中华儿女;2012年07期
4 孙兴见;刘洪基;韩国利;贾凤彩;;关于完善民用核安全设备活动许可证延续管理工作的建议[J];核安全;2013年S1期
5 江峡;;国际核走私与国际核安全合作[J];江汉论坛;2012年08期
6 李恒阳;;“核安全与地区防扩散形势”研讨会综述[J];美国研究;2012年02期
7 ;军工视窗[J];军工文化;2012年04期
8 穆罕默德·巴拉迪;;原子用于和平——未来前景[J];国际原子能机构通报;2004年02期
9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从慧玲;李玉成;张金涛;;倡导核安全文化建设[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卢伟强;那福利;;浅谈核安全文化体系的建立与完善[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2册)[C];2009年
3 申森;贺湘炼;;核安全文化建设自评测量[A];中国核学会核能动力学会核电质量保证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报告会论文专集[C];2012年
4 张大发;徐金良;陈登科;;核动力运行期间的核安全控制与评价[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3册)[C];2009年
5 ;中国在核安全领域的进展报告[A];《电站信息》2012年第5期[C];2012年
6 刘玉东;刘会孟;;施工单位核安全文化水平的推进及实践应用[A];中国核学会核能动力学会核电质量保证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年会暨学术报告会论文专集[C];2010年
7 秦玉玲;;浅谈质量保证下的核安全文化的建设[A];中国核学会核能动力学会核电质量保证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报告会论文专集[C];2012年
8 李义成;;以文化促安全,持续提升检修安全管理水平[A];第一届电力安全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8年
9 阳小华;刘志明;万亚平;彭国建;刘征海;;基于SSE-CMM的核安全文化评价模型[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0册(核情报(含计算机技术)分卷、核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分卷)[C];2011年
10 陈顺祥;尚爱国;周春林;;福岛核泄漏的启示,加强核安全监督管理[A];全国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河南省环保厅副厅长 王争亚 河南省辐射环境安全技术中心调研员 黄原;建设和弘扬先进的核安全文化[N];中国环境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朱学蕊;核安全文化评估:探索中前行[N];中国能源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苏南;中国倡议各国携手共谋核安全[N];中国能源报;2012年
4 商璐 黄烨;核安全峰会出现油“影子”[N];中国石化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瞿剑;核安全:究竟安全到什么程度?[N];科技日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贾科华;核安全科普亟待政府推动[N];中国能源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王少U
本文编号:3017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01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