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亚太“再平衡”背景下美国中亚政策的调整
本文关键词:浅析亚太“再平衡”背景下美国中亚政策的调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9·11”事件让中亚①成为了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中亚地区的战略地位骤然提升,美国进入了其中亚战略的全面扩展时期。军事和安全问题成为美国在中亚更为重要的因素。中亚从美国的一个边缘利益地区变成美国外交政策重点考虑的地区。当然,这一地区对于美国的重要性主要建立在它作为阿富汗稳定因素的辅助作用而不是其本身。奥巴马上台后,美国政府开始了新一轮的战略收缩,特别是随着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伴随着阿富汗撤军计划的实施和完成,美国对中亚政策也随之收缩。本文在梳理美国自中亚五国独立以来中亚政策演变的基础上,分析了亚太“再平衡”战略背景下的美国在中亚地区政策的调整。总结了美国在亚太“再平衡”战略背景下中亚政策调整的具体内容,并对美国中亚政策的调整做出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对美国今后中亚政策的基本走向提出几点浅显的观点。
【关键词】:美国 中亚 亚太“再平衡” 政策调整
【学位授予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871.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3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7-8
- (一)问题的提出7
- (二)选题意义和目的7-8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8-11
- (一)国内研究现状8-10
- (二)国外研究现状10-11
- 三、论文研究方案11-13
- (一)资料搜集方法与研究方法11
- (二)创新与不足11-13
- 第一章 美国中亚政策的发展历程13-20
- 一、第一阶段:1991——1996年初步进入中亚五国时期13-14
- 二、第二阶段:1996——2001年“新中亚战略”,全面进入中亚五国时期14-16
- 三、第三阶段:2001——2005年美国中亚战略全面扩展时期16-17
- 四、第四阶段:2005——2009年从“颜色革命”到“大中亚计划”美国中亚政策调整时期17-20
- 第二章 美国亚太“再平衡”的推出及其对中亚地区的影响20-30
- 第一节 美国亚太“再平衡”政策的提出及发展20-23
- 一、2009年2月——2011年11月,酝酿阶段20-21
- 二、“转身亚洲”——亚太“再平衡”战略正式开启21
- 三、“再平衡”的调整21-22
- 四、亚太“再平衡”的内容22-23
- 第二节 对中亚地区的影响23-30
- 一、中亚在美国外交地位的下降与中俄影响的上升23-27
- (一)美国外交地位的下降23-24
- (二)中俄两国对中亚五国地区影响的上升24-27
- 二、军事力量的撤出对中亚地区安全形势的影响27-28
- 三、政治民主方面美国采取柔性方式中亚政治民主稳定28-29
- 四、经济援助的减少29-30
- 第三章 亚太“再平衡”战略背景下美国中亚政策的调整30-41
- 第一节“阿富巴”计划到阿富汗撤军30-32
- 一、提出并实施以进为退的“阿富巴”计划30-31
- 二、撤军阿富汗,美国中亚政策注重经济手段31-32
- 第二节 重视经济手段的新中亚政策——“新丝绸之路计划”32-37
- 一、“新丝绸之路计划”的提出及其内容32-33
- 二、“新丝绸之路计划”下的政策实施33-37
- (一)能源与基础设施建设计划34-36
- (二)自由贸易网络计划36-37
- 第三节 降低民主化要求、重视发展双边关系37-41
- 一、重视运用“巧实力”,降低民主化要求37-38
- 二、重视发展双边关系38-41
- 第四章 美国中亚政策调整的评析41-50
- 第一节 美国中亚政策的进程41-44
- 一、军事存在的大幅度削减41-42
- 二、效果不理想的“新丝绸之路计划”42-44
- 三、美国与中亚关系回暖44
- 第二节 政策调整的特点44-46
- 一、中亚战略有明显的防御性44-45
- 二、以经济手段为主,,以阿富汗为中心45-46
- 第三节 美国的中亚政策走向46-50
- 一、整体上有限介入46-47
- 二、重启丝绸之路47-48
- 三、加大与中俄等大国协调48-50
- 参考文献50-55
- 致谢55-56
- 附件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昱华;;中国怎样在全球经济再平衡中全身而退[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0年09期
2 刘煜辉;;弱美元再平衡下的中国抉择[J];南风窗;2010年04期
3 巴曙松;;从金融“再平衡”看中国经济复苏[J];人民论坛;2010年08期
4 冯维江;;全球再平衡:共同但有区别的行动[J];世界知识;2010年19期
5 郑联盛;;2011:新常态、再平衡与国际博弈[J];世界知识;2011年01期
6 瞿少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理论根源及发展趋势分析[J];理论导报;2014年04期
7 杨军;;经济再平衡[J];南风窗;2013年17期
8 刘卫东;;美国对中日再平衡 知易行难[J];党员干部之友;2014年01期
9 董春岭;;扯下美国“再平衡”战略的面具[J];世界知识;2014年12期
10 谭红梅;李军;;美国东亚政策评估与展望——亚太再平衡战略与东亚秩序的重构[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郑新立;;全球经济再平衡的三个相关问题[A];工资、汇率与顺差——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选择[C];2011年
2 李俭富;马永开;曾勇;;基于再平衡管理的指数跟踪研究[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一)[C];2006年
3 徐洪才;;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选择[A];中国经济年会(2010-2011)会刊[C];2011年
4 徐洪才;;总论 探索中国经济再平衡之路[A];工资、汇率与顺差——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选择[C];2011年
5 景春梅;;第四章 中国经济再平衡第一大对冲措施:加快自主创新步伐[A];工资、汇率与顺差——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选择[C];2011年
6 刘应本;;美国“再平衡”战略对我海上安全环境的影响及对策[A];郑和研究2013年第3期[C];2013年
7 徐洪才;;第三章 中国经济再平衡三大路径比较[A];工资、汇率与顺差——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选择[C];2011年
8 王鹏;;第一章 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之一:增加劳动者工资[A];工资、汇率与顺差——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选择[C];2011年
9 徐伟;;第六章 中国经济再平衡第三大对冲措施:加快劳动密集型模式转型[A];工资、汇率与顺差——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选择[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特约评论员、《国际问题研究》杂志主编 阮宗泽;美国要“再平衡”什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2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 王鸿刚;美国的“再平衡”遭遇“被平衡”[N];广州日报;2012年
3 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孙兴杰;亚欧大陆再平衡[N];经济观察报;2012年
4 汤亚平;幸福感与危机感的再平衡[N];证券时报;2012年
5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沈丁立;中国无需担忧“再平衡”[N];东方早报;2012年
6 陈继勇 胡艺 刘威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参与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战略与路径研究”首席专家、武汉大学教授 课题组成员、武汉大学副教授;中国参与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战略与路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杨宁 张国成;“再平衡战略”能否更加平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8 ;全球经济再平衡需各国责任共担[N];上海金融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和平;中国经济:通过改革促进再平衡[N];中国保险报;2013年
10 记者 潘寅茹;美防长二度出访亚太 意在“再平衡”[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岚;全球经济再平衡下美国对华投资战略转型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怀新;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背景下“民主输出”的新变化与中国的应对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李姣婷;“亚太再平衡战略”与Yg巴马政府的东南亚政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3 吴玄;美国亚太再平衡中的经济战略分析[D];外交学院;2016年
4 王诗伟;浅析亚太“再平衡”背景下美国中亚政策的调整[D];外交学院;2016年
5 傅云威;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和新形势下的中国对策[D];外交学院;2016年
6 严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与中国应对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7 金迅;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8 杨鸿柳;英国“大陆均势政策”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9 秦博;亚太再平衡战略下的美国对韩安全政策[D];吉林大学;2014年
10 钟华;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调整与中国的应对[D];外交学院;2015年
本文关键词:浅析亚太“再平衡”背景下美国中亚政策的调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37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23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