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社会新闻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1 13:14
在新闻传播学领域,“性别与媒介”研究在组建发展壮大。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传统纸媒的依赖度逐渐降低,但作为人类历史上出现最早的传播媒介,报纸在这个“电子传播时代”仍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影响力,依然发挥着信息传播的作用。如今,海南全岛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需要引进大量优秀人才,随着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女性同样是人才引进中不可忽视的群体,海南纸媒作为海南信息传播中的重要一员,应该正确引导受众的性别意识,给予女性群体以尊重,为海南自贸港建设人才引进提供良好环境。与其他种类的新闻相比,社会新闻中各种女性形象出现的频率较高,也能更全面地反映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选取《南国都市报》社会新闻中的女性形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构造周抽样法从其2002-2018年间的报纸中,共抽取119天的报纸作为分析样本,在其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报道样本共189篇。通过对研究样本进行类目建构,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系统研究。本文主要针对“《南国都市报》建构了怎样的海南女性形象?不同时期的海南女性形象是否存在差别?《南国都市报》所构建的女性形象是否存在性别成见?其所构建的海南女性形象是否全面、...
【文章来源】: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概述
(二)国内研究概况
三 研究方法
(一)内容分析法
(二)文本分析法
第二章 理论概念和研究范畴的界定
一 女性主义发展概况
(一)女性主义的定义
(二)女性主义的发展
二 “性别与媒介”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性别理论
(二)刻板印象理论
三 研究范畴的界定
第三章 《南国都市报》社会新闻中女性形象分析
一 样本与类目构建
二 《南国都市报》社会新闻中女性形象描述
(一)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形象分析
(二)报道中女性角色分析
(三)报道中的女性媒介形象分析
第四章 《南国都市报》社会新闻中女性形象性别偏见分析
一 文本中隐含歧视
(一)歌颂背后的歧视
(二)报道中隐藏的传统观念
(三)报道中的性别偏向
二 《南国都市报》社会新闻中女性形象构建不够真实、全面
三 《南国都市报》社会新闻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加重了刻板印象
(一)服从性与控制性
(二)私人性与公众性
第五章 研究背后的思考
(一)提高媒体的社会性别意识
(二)提高媒介自身责任意识
(三)加强全社会的社会性别意识的教育和推广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众传媒中女性的“在场”与话语困境——以央视春节晚会语言类节目为例[J]. 保虎,张萍萍. 新闻界. 2017(01)
[2]从社会性别角度看古代海南“女耕男儒”现象[J]. 黄淑瑶.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3]当代传媒中女性刻板印象批评[J]. 张恒军. 新闻界. 2012(01)
[4]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J].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课题组. 妇女研究论丛. 2011(06)
[5]女性主义媒介研究扫描[J]. 周少四. 新闻知识. 2007(06)
[6]大众传媒的性别歧视现象[J]. 桂渝芳. 新闻界. 2006(06)
[7]电视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偏差”[J]. 王蕾. 新闻界. 2006(04)
[8]碎片化的女性新闻:对《中国妇女报》的内容分析(1990-2002)[J]. 陈阳. 妇女研究论丛. 2006(04)
[9]性别与传播[J]. 陈阳. 国际新闻界. 2001(01)
[10]试论内容分析方法[J]. 卜卫. 国际新闻界. 1997(04)
硕士论文
[1]《大河报》社会新闻中女性形象分析[D]. 乔慧.郑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40741
【文章来源】: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概述
(二)国内研究概况
三 研究方法
(一)内容分析法
(二)文本分析法
第二章 理论概念和研究范畴的界定
一 女性主义发展概况
(一)女性主义的定义
(二)女性主义的发展
二 “性别与媒介”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性别理论
(二)刻板印象理论
三 研究范畴的界定
第三章 《南国都市报》社会新闻中女性形象分析
一 样本与类目构建
二 《南国都市报》社会新闻中女性形象描述
(一)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形象分析
(二)报道中女性角色分析
(三)报道中的女性媒介形象分析
第四章 《南国都市报》社会新闻中女性形象性别偏见分析
一 文本中隐含歧视
(一)歌颂背后的歧视
(二)报道中隐藏的传统观念
(三)报道中的性别偏向
二 《南国都市报》社会新闻中女性形象构建不够真实、全面
三 《南国都市报》社会新闻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加重了刻板印象
(一)服从性与控制性
(二)私人性与公众性
第五章 研究背后的思考
(一)提高媒体的社会性别意识
(二)提高媒介自身责任意识
(三)加强全社会的社会性别意识的教育和推广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众传媒中女性的“在场”与话语困境——以央视春节晚会语言类节目为例[J]. 保虎,张萍萍. 新闻界. 2017(01)
[2]从社会性别角度看古代海南“女耕男儒”现象[J]. 黄淑瑶.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3]当代传媒中女性刻板印象批评[J]. 张恒军. 新闻界. 2012(01)
[4]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J].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课题组. 妇女研究论丛. 2011(06)
[5]女性主义媒介研究扫描[J]. 周少四. 新闻知识. 2007(06)
[6]大众传媒的性别歧视现象[J]. 桂渝芳. 新闻界. 2006(06)
[7]电视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偏差”[J]. 王蕾. 新闻界. 2006(04)
[8]碎片化的女性新闻:对《中国妇女报》的内容分析(1990-2002)[J]. 陈阳. 妇女研究论丛. 2006(04)
[9]性别与传播[J]. 陈阳. 国际新闻界. 2001(01)
[10]试论内容分析方法[J]. 卜卫. 国际新闻界. 1997(04)
硕士论文
[1]《大河报》社会新闻中女性形象分析[D]. 乔慧.郑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407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240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