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交往行为理论与国际政治研究——以德国国际关系研究视角为中心的一项考察

发布时间:2017-04-25 23:06

  本文关键词:交往行为理论与国际政治研究——以德国国际关系研究视角为中心的一项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对美国和英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做了较多的论述,而对现在兴起的德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关注还不够。作者利用相关的学术文献,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和国际政治研究的关系,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德国国际关系的研究视角。第一部分概述了政治行为分析的三种逻辑,其中交往行为逻辑的概念是德国国际关系学的独特之处;第二部分论述了国际关系本身就是一种交往行动;第三部分对交往行为理论在国际政治领域中的运用进行了阐述;第四部分对这种理论的潜在价值给予了初步评价。
【作者单位】
【关键词】交往行为理论 国际政治 德国
【分类号】:D81
【正文快照】: 20世纪末,国际关系理论界出现了新的争论,开始对国际关系的本体论进行反思,在元理论上基本形成了理性主义和反思主义或理性主义与建构主义之间的分类法。①不过,这种分类标签很明显地带有美国国际关系学科的“霸权”色彩,呈现的是美国占主导地位的学术演进方向。不论是理性主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力;;理性主义及其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影响[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王立君;;当前的国际政治研究及其学科发展趋势探讨[J];学习与探索;2010年05期

3 吉宓;;IPE三十年:学理交锋中的学科发展——“IPE与国际关系理论‘第四次论战’研讨会”述评[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2期

4 胡宗山;假设、模型、范式:方法论视角的国际关系理论[J];欧洲研究;2004年04期

5 李啸;谢磊;;马克斯·韦伯和国际关系理论:一种评估[J];知识经济;2010年23期

6 孙仲;;国际关系与东方现代化[J];浙江学刊;2011年01期

7 熊炜;;德国特色的国际关系学:借鉴、创新与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07期

8 胡宗山;;体系建构主义再研究:一种方法论的视角[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06期

9 巴·阿·齐甘科夫;冯玉军;;俄罗斯国际关系学:现状与前景[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05期

10 刘志云;;论现代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研究的三次联结及其影响[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贤泽;;国际关系学科史视域下的国际合作研究:一种单向度的关联分析[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2 龚文庠;陈开和;;试论跨国传播对国际关系的影响[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逸舟;朱立群;;总结发言[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4 朱立群;;后记[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5 齐皓;;国际关系研究的知识累积阶段——从理论革命到实证研究[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6 秦亚青;;学科进步与平等的学术批评精神——在第四届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博士论坛上的致辞[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7 朱立群;;后记[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8 国机;;回顾与展望中美关系——市国际关系学会等纪念《上海公报》发表30周年[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秦亚青;;交流思想 砥砺学问——在首届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博士论坛上的致辞[A];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热点——2006年博士论坛[C];2006年

10 惠耕田;;沟通行动理论与国际关系研究[A];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热点——2006年博士论坛[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执笔 《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赵远良;近年来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发展动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记者  孔生 胡敏;“全球化与和谐世界”高层论坛在扬开幕[N];扬州日报;2006年

4 袁正清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探索通向中国学派的国际关系理论之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叶建国;中国企业如何走得出去,,站得稳[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6 国宣;国际关系学院形成军队指挥学新型学科群[N];解放军报;2004年

7 世经政所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研究的重大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8 刘贞晔 刘彬 中国政法大学;从《国际组织》和《国际安全》看国际政治研究前沿动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国际关系学院 文闻;“工作坊”里新意浓[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程义峰 刘丹;争议事端揭疮疤[N];大众科技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宗山;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方法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杜娟;国际规范的传播:社会化和本土化[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苏云婷;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世界秩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陈廷根;东亚经济一体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母耕源;外交沟通理论与实践初探[D];外交学院;2010年

6 白云真;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历史变迁:进步及其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7 莫斌;论爱尔兰根学派建构主义方法论的问题域[D];复旦大学;2011年

8 周绍雪;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王卓娅;在方法论视域下的建构主义理性批判[D];复旦大学;2010年

10 袁正清;国际政治理论的社会学转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江雨;建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前景探析[D];国际关系学院;2009年

2 温丽娟;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之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3 栾波;春秋战国时期的外交思想与国际关系研究的“中国视野”[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闫艳艳;建构主义视角下立法文本的翻译[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5 焦宇;美国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权力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玲;东盟“安全共同体”的建构[D];吉林大学;2008年

7 陈畅颜;大陆法系传统对德国宪政的影响[D];北方工业大学;2009年

8 冯江;国际关系中的女性主义思潮[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吉庆;文化认同在东盟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邓超;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的国家形象塑造[D];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交往行为理论与国际政治研究——以德国国际关系研究视角为中心的一项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72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272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7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