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政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6 00:03

  本文关键词: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政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器电子产品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其为社会大众带来方便的同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产生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愈发严重。我国电器电子产品的生产量与消费量都处于国际高水平,目前已步入电子废弃物污染的高发期,面对电子废弃物污染的压力和资源回收利用的必要性,政府已相继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对电子废弃物进行管理。但由于与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相关的公众参与,比如电器电子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个体回收者、行业协会、环保NGO等在参与政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造成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政策效果不显著。笔者认为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政策实施效果的提升,离不开公众参与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政策过程。公众的参与不仅仅表现在执行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政策,也包括积极参与到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政策制定过程中来。文章尝试从公众参与的视角出发来研究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政策过程,首先指出了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政策过程中公众参与的背景、价值、主体与形式;然后通过简述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的出台过程,分析了我国公众参与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政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在政府主导下的被动参与、公众参与还未形成完整稳定的体系、部分参与主体未被纳入决策过程,相应作用未发挥、公众参与相关支持机制未建立、参与主体相关专业素养不足等;进而介绍了荷兰、美国、德国公众参与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政策过程的具体实践,总结了其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如“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广泛推行、公众参与主体职责明确、设置政策执行监督单位、注重对公众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专业素养的教育等。结合我国实际,对促进我国公众参与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政策过程提出建议:推动公众参与政策制定全过程、引导利益相关者全面参与政策执行过程、根据政策过程阶段的不同,重点发挥相应公众主体的参与作用、建立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政府信息公开,反馈制度、培养公众良好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公众参与 电子废弃物 回收处理 政策过程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68;D621.5
【目录】:
  • 中文摘要11-12
  • ABSTRACT12-14
  • 第1章 引言14-20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4-15
  • 1.1.1 研究背景14
  • 1.1.2 研究意义14-15
  • 1.2 文献综述15-18
  • 1.2.1 国外研究16
  • 1.2.2 国内研究16-18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18-20
  • 1.3.1 研究方法18
  • 1.3.2 研究内容18-20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概述20-25
  • 2.1 电子废弃物20-22
  • 2.1.1 电子废弃物的概念20
  • 2.1.2 电子废弃物的特征20-22
  • 2.2 政策过程22
  • 2.3 公众参与理论22-25
  • 第3章 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政策过程中公众参与的背景、价值、主体与形式25-34
  • 3.1 公众参与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政策过程的背景分析25-27
  • 3.1.1 高层政治意志: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受到空前关注25
  • 3.1.2 循环经济、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的整体推进25-26
  • 3.1.3 互联网在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中的作用日益加大26
  • 3.1.4 公众环保意识和行动意愿在逐渐增强26-27
  • 3.2 公众参与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政策过程的价值27-28
  • 3.2.1 促进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政策决策过程的科学性和民主性27
  • 3.2.2 利于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政策的宣传推广和执行27-28
  • 3.2.3 有助于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28
  • 3.3 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政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主体28-30
  • 3.3.1 生产者28-29
  • 3.3.2 销售者29
  • 3.3.3 消费者29
  • 3.3.4 个体回收者(小商贩)29-30
  • 3.3.5 正规电子废弃物回收企业30
  • 3.3.6 行业协会30
  • 3.3.7 环保非营利组织30
  • 3.4 不同主体参与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政策过程的形式30-34
  • 3.4.1 生产者:“清洁生产”与“责任延伸”31
  • 3.4.2 销售者、个体回收者:利用纽带优势,承担回收责任31-32
  • 3.4.3 消费者:受益者担责32
  • 3.4.4 正规回收处理企业:开展正规化处理32
  • 3.4.5 行业协会:发挥服务、协调职责32
  • 3.4.6 环保非营利组织:监督、宣传职责32-34
  • 第4章 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政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出台为例34-43
  • 4.1 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出台背景、过程概述34-36
  • 4.1.1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的出台背景34-35
  • 4.1.2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的出台过程简述35-36
  • 4.2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出台阶段分析36-39
  • 4.2.1 政策问题的构建——社会组织的推动36-37
  • 4.2.2 政策方案的制定与通过——开展试点工作37-38
  • 4.2.3 政策的执行——宣传、推广实施38-39
  • 4.3 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政策过程中公众参与的问题分析39-43
  • 4.3.1 政府部门主导下的被动参与为主39-40
  • 4.3.2 公众参与还未形成完整稳定的体系40
  • 4.3.3 公众参与相关支持机制未建立40-41
  • 4.3.4 部分参与主体未被纳入决策过程,相应作用未发挥41
  • 4.3.5 参与主体相关专业素养不足41-43
  • 第5章 推进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政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43-53
  • 5.1 国外公众参与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政策过程的经验借鉴43-47
  • 5.1.1 荷兰、美国、德国公众参与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政策过程实践43-46
  • 5.1.2 国外公众参与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政策过程的经验总结46-47
  • 5.2 推进我国公众参与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政策过程的建议47-53
  • 5.2.1 推动公众参与政策制定全过程47-50
  • 5.2.2 引导利益相关者全面参与政策执行过程50-51
  • 5.2.3 建立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反馈制度51-52
  • 5.2.4 根据政策过程阶段的不同,重点发挥相应公众主体的参与作用52
  • 5.2.5 培养公众良好的科学素养52-53
  • 第6章 结语53-54
  • 参考文献54-57
  • 致谢57-58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福连;瑞典的废弃物回收利用[J];中国环保产业;2004年09期

2 ;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分会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行业工作大会暨《中再协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分会携百家企业共同呼吁规范回收、环保拆解、守法经营、共创绿色家园倡议书》发布·签名活动[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2年06期

3 潘春华;;农资废弃物回收值得提倡[J];致富天地;2013年06期

4 崔积tz ,郭萌;关于建立城市木材废弃物回收利用通道的思考[J];人造板通讯;2005年11期

5 朱冰;;电子废弃物回收再利用 部委联动是关键[J];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6年07期

6 本刊编辑部;;我国将建电子废弃物回收再利用试验基地[J];中国环保产业;2006年06期

7 马健媛;;澳大利亚废弃物回收责任引起的争议[J];中国包装工业;2006年09期

8 王树谷;杨建潇;;“电子废弃物回收与再利用制度建设”论坛在京举行[J];资源再生;2007年08期

9 ;瑞典的废弃物回收机制[J];资源再生;2008年06期

10 化巩;;日本实行包装废弃物回收奖励制度[J];包装工程;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邓京兰;祝颖丹;王继辉;邱桂杰;;复合材料废弃物回收与利用的回顾与展望[A];第十四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舒适;朱云芳;;中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现状及其防治措施[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3 龚英;;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废弃物回收利用因素探讨[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尤华;徐波;;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产业化的问题和对策[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5 王红梅;于云江;刘茜;;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系统及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6 孟婵娟;;论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阶段义务分配的必要性[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讯;美国:加大包装废弃物回收力度[N];中国包装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陈婉婉;教科书循环使用 废弃物回收助学[N];安徽日报;2014年

3 何岸邋徐文彬;天门试点农药废弃物回收[N];中国环境报;2007年

4 顾佳;上海将建电子废弃物回收三级网络[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5 通讯员 杨万宁 李杰安 记者 刘兴华;世界首条复合材料废弃物回收及再利用生产线冀州开工[N];河北经济日报;2013年

6 晓芳;我国将建立电子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产业试验基地[N];国际商报;2006年

7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陈阳;电子废弃物回收“任重道远”[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8 铁铮;人大附中学生呼吁建立电子废弃物回收制度[N];科技日报;2006年

9 首席记者吴剑;我省首批电子废弃物回收超市在丰城开业[N];宜春日报;2010年

10 朱冰;电子废弃物回收再利用 部委联动是关键[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石丽红;城市医疗废弃物回收处理模式及其网络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晓蒙;居民参与电子废弃物回收行为实证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尹云;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政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3 张利杰;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的立法完善[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刘一;环境保护视角下的电子电器废弃物回收利用管理[D];暨南大学;2011年

5 王惠浪;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置的法律制度研究[D];海南大学;2012年

6 任智萍;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法律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7 肖飞;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立法完善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刘世伟;城市生活废弃物回收链管理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9 谢红莲;基于碳减排的废弃物回收逆向物流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陈小青;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参与主体的激励机制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政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73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273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c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