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长春市孤残困境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6 13:08

  本文关键词:长春市孤残困境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孤残困境未成年人是我国社会群体中的一个弱势群体,相比其他困境未成年人群体而言有其特殊性,需要我们为其采取更多的社会保护措施。但是,在民生问题备受关注的今天,孤残困境未成年的处境还十分的艰难,如果缺少了社会及外界的支持和保护,他们将无法满足自身的生存和需求。虽然我国的相关社会保护制度正在不断的完善,长春市也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了“三位一体”的保护措施,但是仍处于实施的初级阶段,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完善。因此,文章希望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真实反映出长春市困境未成年人的生存现状以及长春市目前社会保护体系的保护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本文主要是在长春市孤残困境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文章的主要内容及结构框架如下:第一部分是绪论,对目前孤残困境未成年人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以及创新之处进行了概述。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的概述,笔者首先从概念入手,对未成年人、孤困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等的含义进行界定;其次立足于理论基础,对社会保护理论、社会支持理论和救助理论进行分析,为文章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对困境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本文在问卷调查和个体访谈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的调查案例对长春市孤残困境未成年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存在的问题对其面临困境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第四部分是困境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的对策分析,主要是在借鉴国外未成年人保护策略及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基础上,结合长春市孤残困境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政府、社会组织等多个方面提出可行性的保护策略。第五部分是结论,对本文写作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长春市 孤残困境未成年人 社会保护 对策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69.69;D669.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4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7-8
  • 1.1.1 研究的背景7
  • 1.1.2 研究的意义7-8
  • 1.2 文献综述8-12
  • 1.2.1 国内的研究现状8-11
  • 1.2.2 国外的研究现状11-12
  • 1.3 研究内容与主要研究方法12-13
  • 1.3.1 研究的内容12
  •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12-13
  • 1.4 研究的创新点13-14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14-22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14-18
  • 2.1.1 未成年人基本含义和心理特点14-15
  • 2.1.2 困境未成年人的内涵及特征15-17
  • 2.1.3 社会保护理论的含义和作用17-18
  • 2.2 理论基础18-22
  • 2.2.1 社会保护理论18-20
  • 2.2.2 社会支持理论20
  • 2.2.3 社会救助理论20-22
  • 第三章 被调查的孤残困境未成年人社会保护需求分析及其保护现状22-39
  • 3.1 孤残困境未成年人的问卷设计及实施情况22-23
  • 3.1.1 孤残困境未成年人的问卷设计22
  • 3.1.2 孤残困境未成年人的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22-23
  • 3.2 被调查的困境未成年人的保护现状23-27
  • 3.2.1 被调查地背景及基本调查情况23-27
  • 3.3 被调查的孤残困境未成年人的需求分析27-30
  • 3.3.1 基本生活需求27-28
  • 3.3.2 教育需求28-29
  • 3.3.3 医疗卫生需求29
  • 3.3.4 心理健康需求29-30
  • 3.4 被调查的孤残困境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的供给分析30-39
  • 3.4.1 对长春市孤残困境未成年人基本生活的供给30-34
  • 3.4.2 对长春市孤残困境未成年人教育需求的供给34-36
  • 3.4.3 对长春市孤残困境未成年人医疗卫生需求的供给36-37
  • 3.4.4 对长春市孤残困境未成年人心理需求的供给37-39
  • 第四章 孤残困境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的对策分析39-45
  • 4.1 国外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经验及启示39-41
  • 4.1.1 国外困境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措施39-40
  • 4.1.2 国外困境未成年人保护的启示40-41
  • 4.2 孤残困境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的对策分析41-45
  • 4.2.1 国家和政府层面41-43
  • 4.2.2 注重亲属保护工作的影响力43-44
  • 4.2.3 积极发挥非政府组织的功能44-45
  • 第五章 结论45-46
  • 参考文献46-49
  • 附件49-53
  • 作者简介5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仁德;青少年社会保护初探[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方群;现阶段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护[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颜锦章,张祖馥,杜强;制订《刑释人员回归社会保护法》的思考[J];法治论丛;2003年06期

4 周涛;谈服刑人员子女的社会保护[J];辽宁警专学报;2005年04期

5 梁怡;陈星;;经济社会转型中的农村妇女社会保护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08年01期

6 吕茵;;社会保护底限在全球的发展及其作用评析[J];当代世界;2011年05期

7 任希全;;新时期刑释人员的社会保护[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8 ;俄罗斯召开“青年的社会保护”国际研讨会[J];当代青年研究;1992年02期

9 李与荣;;刑释人员就业安置的政策研究与社会保护的立法思考[J];福建法学;1999年02期

10 孙丽园;;初就业大学生的生存贫困及其社会保护[J];中国青年研究;2013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天亮;我国将逐步建立多主体社会保护体系[N];人民日报;2004年

2 孟志军 郏恬甜;形成全社会保护耕地的良好局面[N];浙江日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马超 本报通讯员 金晶 高亚旭;“外来男童”遭猥亵曝社会保护短板[N];法制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任松筠;须反思的,,还有缺位的社会保护[N];新华日报;2013年

5 记者 徐斐;进一步提高全社会保护耕地意识[N];济宁日报;2011年

6 记者 李耀;陕西将开展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N];中国社会报;2014年

7 记者 杨麟 通讯员 刘昶 魏丹 实习生 周肖磊;我省试点未成年人社会保护[N];湖北日报;2014年

8 冯丽 记者 柯昌万;五城市试点未成年人社会保护[N];中国教育报;2014年

9 余南平;让“社会保护”成为政府公共管理理念[N];解放日报;2007年

10 记者 罗序文 通讯员 向云;荆州首家试点未成年人社会保护[N];湖北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雪;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服务现状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2 刘文华;开满释放人员社会保护的法律制度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3 周希妍;救助管理机构开展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的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4 李国绪;长春市孤残困境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5 赵娜;我国农村孤儿社会保护问题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2年

6 郭欣欣;流动人口就业与收入社会保护现状及其影响机制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于巍巍;完善我国出狱人社会保护的若干思考[D];吉林大学;2007年

8 单亚男;论我国刑满释放人员的社会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长春市孤残困境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54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4554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8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