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与中国共产党关系史论
本文关键词: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与中国共产党关系史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从1954年建党,到1965年上台执政,便开始了“一党独大”的执政生涯。新加坡在人民行动党的带领下,半个世纪以来,迅速崛起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并创造了所谓的“新加坡奇迹”,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之列。但在独立之初,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面对国内政党混乱、国家生存危机、经济发展滞后等多种问题,并在李光耀的大国平衡外交战略的影响下,拒绝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合作和交流。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人民行动党才开始寻求对中国共产党的接触并谋求与之合作。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由共产党执政的最大社会主义国家。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共产党因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需要和国际形势的错误判断而不能完全做到摒弃政党差异,超越意识形态的与其他国家的政党进行党际交往。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格局发生着变化,一国多强的局势在走下坡路,中国共产党也在跟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自身的政党建设。随着中国国内形势的变化和对外政策的调整,中国共产党开始扩大对外交流的范围,不再仅仅局限于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交往,而是寻求与意识形态不一致的其他政党进行交往。尤其在邓小平访问新加坡后,看到新加坡几十年来的发展成果,中国共产党开始密切关注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治党治国理念。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更是掀起了学习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高潮。本文力图用时间顺序来纵向梳理中国共产党与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历史交往轨迹,厘清两党关系从基本对立到隐晦疏远再到深入发展的历史过程。作为各国的执政党,先是国家层面的相互接受,再到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最后才是两党正式确立党际关系这样由浅到深的关系层次。通过分析两党的交往内容,横向阐释两党党际交往中两国早于两党关系;交往渠道多样;两党关系呈加速趋势;两党之间互相学习借鉴等特点。最后根据两党的实际党情归纳概括两党关系在发展过程中关于意识形态;党与国的关系;大小党和纠结于历史旧账等经验教训。26年的时间说起来并不长,但是两党的关系发展却非常迅速。两党通过政治对话、理论探讨、双边合作等多种方式,在治国理念、廉政建设和文化合作上进行交流探讨,使得两党关系健康而稳定的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新加坡人民行动党 中国共产党 李光耀 党际交往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829.33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6
- 第一章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的演进16-30
- 1.1 1954 年~1976 年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与中国共产党明显对立16-20
- 1.1.1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反共立场对两党关系的影响17-18
- 1.1.2 新加坡生存危机致使两党对峙18-20
- 1.2 1976 年~1990 年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回暖20-24
- 1.2.1 李光耀访华改善两党关系20-21
- 1.2.2 邓小平访新加坡促进两党合作21-22
- 1.2.3 两国领导人频繁互访22-24
- 1.3 1990 年~至今两国建交后两党政治关系的稳步发展24-30
- 1.3.1 两国建交标志着两党正式友好交往24-25
- 1.3.2 经济合作协同两党关系向前发展25-26
- 1.3.3 两国建交后两党的交往实践26-27
- 1.3.4 新台关系对两党交往的影响27-30
- 第二章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的特点30-42
- 2.1 两国关系早于两党关系30-32
- 2.2 两党交往渠道多样32-37
- 2.2.1 加强政治对话32-33
- 2.2.2 交流治党理政经验33-34
- 2.2.3 促进经济合作34-36
- 2.2.4 进行国情考察36
- 2.2.5 开展理论研讨36-37
- 2.3 两党交往呈加速趋势37-38
- 2.4 两党之间互相学习借鉴38-42
- 第三章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与中国共产党关系发展的经验42-50
- 3.1 意识形态不同的政党可以建立良好的关系42-44
- 3.2 执政党关系和两国关系可以互相促进44-45
- 3.3 大党小党完全平等45-46
- 3.4 不纠缠旧账,一切向前看46-50
- 结语50-52
- 参考文献52-56
- 致谢56-5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7-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毅;;新加坡议员跳舞改形象[J];刊授党校(学习特刊);2007年04期
2 黄叶微;;浅析“亚洲价值观”影响下人民行动党的执政理念[J];法制与社会;2007年08期
3 沈大伟;吕增奎;王新颖;;中国向新加坡学什么?[J];领导文萃;2012年20期
4 宋雄伟;;新加坡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经验[J];决策探索(上半月);2012年11期
5 杨达昆;;影响新加坡政治的关键因素[J];才智;2013年14期
6 温广益;;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历史、组织及领导[J];南洋问题资料;1973年03期
7 甄小英;新加坡的发展与人民行动党执政启示[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9年12期
8 冯秋婷;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为什么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J];共产党员;2004年02期
9 金鑫;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的经验[J];领导之友;2002年04期
10 陈绪群;人民行动党为什么能长期执政[J];江汉论坛;2004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董敏;;浅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基于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的根本原因[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2 李路曲;;简论新加坡政府的宪政建设[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3 游斐;;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述要[A];世界政党格局变迁与中国政党制度发展——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六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跃;人民行动党善用价值观引领社会[N];学习时报;2014年
2 梁丽萍;“以民为本,与时并进”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N];学习时报;2003年
3 中央党校第23期一年制中青班赴新加坡考察团;人民行动党在新加坡政治体制中的主导地位[N];学习时报;2008年
4 李爱明;人民行动党的变与不变[N];华夏时报;2011年
5 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 赵付科;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的经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刘建军;人民行动党狮子与绵羊的博弈[N];社会科学报;2003年
7 中央党校第23期一年制中青班赴新加坡考察团;人民行动党在新加坡政治体制中的主导地位[N];学习时报;2008年
8 姜卫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与社团的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傅思明 罗淦;新加坡的权力运行与监督[N];学习时报;2012年
10 李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王尘子;廉洁从政 植根人民[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景峰;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形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璐;一党独大的内生逻辑[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6年
2 韩青;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民本思想与实践[D];河南师范大学;2016年
3 武斐;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与中国共产党关系史论[D];河南师范大学;2016年
4 龚来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威权治理的嬗变[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5 吴明祥;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廉政理论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赵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处理“党社关系”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周碧波;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能力建设及其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熊然;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研究[D];外交学院;2012年
9 陈倩琳;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形象建设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10 匡竞;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忧患意识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与中国共产党关系史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99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459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