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理解的视域与学科维度
本文关键词:国际理解的视域与学科维度
更多相关文章: 国际理解 跨文化理解 世界理解 理解视域 框架
【摘要】:国际理解是一种新的理解理念和范式。国际理解是在国别之间或区域性国家之间所共享的普遍性价值所达成的一致性态度和认知,或者是对彼此差异性的包容性认可和坦然接受。国际理解不是对语言字面的浅表化理解,它是切入国家间文化肌体和文化骨髓的深层次理解。文本以跨学科视域融合的尺度阐述诸如国际理解的内涵,开放性、包容性、共生性的特点,"双主体"、客观性、互动共享性、接受性、敬其所异的原则,以及国际理解所指向的文化学、传播学、情感社会学、公共外交四个学科维度,力求探索国际理解的视域与框架。
【作者单位】: 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中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中心;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键词】: 国际理解 跨文化理解 世界理解 理解视域 框架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1XSH014);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亚主流报刊媒体的中国形象研究”(14CXW021);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中亚网络媒体的中国形象与增强新疆对外文化传播有效性研究”(14XXW00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0ASH014) 新疆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中心”重大招标项目“国际理解视域下的中亚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理论与实践”(XJEDU040715A01) 新疆师范大学重点学科“语言及应用语言学”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80
【正文快照】: 早在欧洲与世界各大洲航道的开通和电报的使用,已使目光敏锐的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到即将到来的世界交往的形成,并且以世界交往的新标准看待一个人真正的精神财富。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个人的“特性怎样发展为多方面的或是地方性的,他们超越地方的局限性还是仍然受地方局限性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鹏;杜广强;;试论辽宁阶层文化特质及其重构[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彼得·穆迪;郭虹霞;;政治文化与中国政治研究(下)[J];国外理论动态;2010年12期
3 王远启;;参政党文化建设探析[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4 张国祚;;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思考[J];传承;2011年13期
5 程肇基;“以德治国”与“人心”文化理念[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6 李涛;;构建亚洲共享文明——从文化视角看中印崛起[J];南亚研究季刊;2008年04期
7 蒋福明;周晓阳;;论“村改居”社区文化特点及其转型的价值目标[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8 刘希伟;;文化自觉与科举学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01期
9 赵传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民族文化特质[J];学习论坛;2013年02期
10 李庆昆;王永军;;基于斋月仪式的沙甸回族社区建构与文化认同研究[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疆大学副教授、博士 祖力亚提·司马义;以现代文化引领新疆现代化进程[N];新疆日报(汉);2013年
2 本报记者 刘兴祥;发挥贵州民族文化的特质优势[N];贵州民族报;2012年
3 张洁;母爱何需分国籍[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2年
4 钟晓燕;研究孙中山应注意做好四个结合[N];中山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马敏;用“大文化”塑造银川神韵[N];华兴时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毛庆;不能把文化遗产当做“符号”和“包袱”[N];南京日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张瀚予;强化支撑体系 激活发展动力[N];长治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起永俊;让群众享受到更多的文化实惠[N];楚雄日报(汉);2012年
9 冀春祥;徐州文化建设舞动“汉风”大旗[N];人民政协报;2012年
10 蒋道洪 刘德刚;围绕大事作决定 着眼未来谋发展[N];达州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大坤;文化认同视域下的香港国民教育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383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538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