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三大洲地缘政治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兼谈大西南的战略地位与经营印度洋
本文关键词:北半球三大洲地缘政治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兼谈大西南的战略地位与经营印度洋
更多相关文章: 地缘政治 国际政治 战略地位 动物世界 印度洋问题 战略研究 海权 苏联人 诺门罕战役 国民党军队
【摘要】:正一、战略研究及其哲学我们现在研究国际政治的时候,往往带有唯心论的成分,总有幻想,觉得人类总在进步,不一定总要斗争。其实,在阶级的社会里,斗争是永远的主题。要学国际政治,先看《动物世界》,理论放到第二步。面对一个馒头,吃饱的时候叫它馒头、叫汉堡,叫什么都行,饿的时候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关键词】: 地缘政治;国际政治;战略地位;动物世界;印度洋问题;战略研究;海权;苏联人;诺门罕战役;国民党军队;
【分类号】:D815
【正文快照】: 但即使是斗争,没有哲学,也是要失败和亡一、战略研究及其哲学国的。国家战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延长而不是损耗国家生命的学问;不是让国家摔打身体、我们现在研究国际政治的时候,往往带有与人打架拼命的学问。这样的国家——比如今唯心论的成分,总有幻想,觉得人类总在进步,天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福宁;;延安时期党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0年06期
2 陈小琼;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财政金融业的改革及其挫折[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王真;论日本侵华期间削弱中国国力的经济战略[J];民国档案;2000年03期
4 乌尼日;张艳;;闺闱救国与人同——中国妇女与抗日战争[J];广西党史;2006年11期
5 齐春风;抗战时期大后方与沦陷区间的法币流动[J];近代史研究;2003年05期
6 杜俊慧;;抗战时期重庆地区图书馆的读者服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08期
7 闵海霖;;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政策与民心得失——兼谈比较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应用[J];历史教学问题;2012年03期
8 孙梅;;豫湘桂战役的研究及其对正面战场的评价[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0年10期
9 邓小林;;近代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独立学院”略论[J];煤炭高等教育;2008年01期
10 付楠;万振凡;;抗战时期江西地区荣军问题初探[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自华;;军事侵略与暴力杀戮——1933年至1945年日军在北京地区制造惨案的时空分析[A];北京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会建会2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蓉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华翔;国际地位与领土主权[D];复旦大学;2011年
3 崔正进;试论新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1949-1954年)[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尹洁;西北近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5 蔡勤禹;国家、社会与弱势群体[D];南京大学;2001年
6 彭玉斌;战火硝烟中的文学生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7 陈建新;《大公报》与抗战宣传[D];浙江大学;2006年
8 肖雄;抗日战争时期四川省办驿运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李会先;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动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潘健;汪伪政府财政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晶;抗战时期大后方基础教育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奉莉;抗战时期大后方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吴冬;南岳军事会议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伟中;论抗战时期根据地的乡村民主政治建设[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陈艳涛;抗战时期大后方农业科技发展分析[D];西北大学;2001年
6 陈钊;国民政府战时教育方针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7 黄茂;抗战时期的医学高校迁川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8 李兴亮;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新闻传播[D];四川大学;2002年
9 王昭荣;日本侵华时期对中国蚕丝业的统制与资源掠夺[D];浙江大学;2002年
10 刘俊红;1935-1938年蒋介石抗战观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俊元;;地缘政治规律再探[J];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07期
2 胡二杰;;东亚地缘政治结构与中国和平发展[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3 葛汉文;;反思与重塑:批判视角下的地缘政治理论[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4 郑异凡;;苏联崩溃与地缘政治[J];探索与争鸣;2011年12期
5 宋静;杨烨;;捷克地缘政治思想之争[J];兰州学刊;2012年03期
6 袁南生;;中国千年外交与地缘政治[J];同舟共进;2012年12期
7 约翰·蔡尔德,马振岗;拉丁美洲的地缘政治思想[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4期
8 杰弗里·帕克;张望;;二十世纪西方地缘政治思想的连续与变化[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2年01期
9 吴映梅;论地缘政治思想的演变[J];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10 苏畅;地缘政治中的新中亚──评《帝国之后──中亚新的地缘政治》[J];国际问题研究;199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倪世雄;潜旭明;;新地缘政治与和谐亚太[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2 何奇松;;国际太空活动的地缘政治[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所研究员 梅新育;能源地缘政治风险越炒越离谱了[N];上海证券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张环;“多事之秋”来临 地缘政治风险加剧[N];金融时报;2014年
3 温凯迪;招金期货:地缘政治危机趋于平静 金银价格分化到此为止[N];中国黄金报;2014年
4 主持人 范媛;地缘政治危机将全球金融拖向何方[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5 北京金汇北斗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投资总监 曾庆龙;地缘政治事件或持续不断 金价将随之起舞[N];中国黄金报;2014年
6 程实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地缘政治动荡为何没有推高油价[N];东方早报;2014年
7 巴西坎迪德·门迪斯大学文化多样性研究所所长 因瑞克·罗德里格斯·拉雷塔;关注知识的地缘政治特点[N];社会科学报;2014年
8 国家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师、金融学博士 吴志峰;力拓“过河拆桥”背后的地缘政治[N];上海证券报;2009年
9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 王天龙;美国“重返亚太”地缘政治经济影响复杂[N];上海证券报;2012年
10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任卫东;谁在制造东亚地缘政治地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微微;冲突与联合:对主导性地缘政治观的分析与反思[D];吉林大学;2009年
2 徐立恒;区域地缘政治的结构主义解析[D];吉林大学;2012年
3 戴慧;地缘政治视角下上海合作组织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吴敬东;中国与西欧关系的地缘政治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5 习罡华;地缘政治与1947-1974年的克什米尔冲突[D];北京大学;2008年
6 陈柯旭;美国中亚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程铭;近代以来日本的地缘政治思想与地缘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11年
8 于爱华;南宋地缘政治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9 矫正;冷战后俄罗斯南亚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睿君;俄罗斯地缘政治进程及其与乌克兰的关系[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2 刘保强;“政治性民意”的时空扩展及其地缘政治经济影响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方天建;冷战以来柬埔寨地缘政治变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马云;冷战后泰国地缘政治中的大国关系[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谷合强;地缘政治与当代亚太移民[D];暨南大学;2007年
6 任江;地缘政治视角下的澳中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曹阳;冷战后俄罗斯地缘政治战略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葛怀宇;中国:亚洲地缘政治的“重心”[D];外交学院;2003年
9 龚炜;科学技术进步与地缘政治理论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愉飞;全球化背景下对西方传统地缘政治理论的评析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384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538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