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意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公民意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研究
【摘要】: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公民既是权利—义务关系的载体,又是将这一关系付诸实践的行为主体,当公民将自身所负载的权利—义务关系动态展现出来的时候,便是公民意识在实践中的外在体现。公民意识的内涵与基本素养包括法律层面的公民身份意识、道德层面的公德意识与爱国意识以及实践层面的参与意识与协商意识,民主政治的特点与表现形式则体现为一系列“授权”、“限权”的机制以及稳定的政治制度、多样的政治参与渠道和持续的政治体制改革,这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经历了早期探索、初步发展、曲折前进、恢复和逐步发展以及中国特色道路的形成几个主要阶段,在一发展进程中公民意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强化了公民爱国意识、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另一方面,公民意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也产生二重性的影响,既有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增强大众政治认同的积极作用,又有导致政治参与“冷漠与激愤”并存、大众凝聚力降低、政治权威淡化的消极作用。现阶段中国公民意识的发展现状中依然存在一系列制约民主政治发展的因素,包括公民认识认知不足、主体意识、权利意识缺失、法律意识薄弱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公民意识教育机制缺失且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传统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影响、传统政治文化的束缚、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尚未形成、政治逆风和政治冷漠心理影响。强化公民意识是当前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关键之举,从具体路径上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公民意识教育中的指导地位,从多角度、多层次入手构建多渠道的公民意识培育体系;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助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升公民协商意识,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培育公民有序参与意识,为民主政治发展提供秩序保障。
【关键词】:公民意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21.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导言10-14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2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2
- 1.3 论文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12-13
- 1.4 论文创新点及重难点13
- 1.5 论文研究方法13-14
- 2 公民意识与民主政治的理论分析14-31
- 2.1 公民意识研究的兴起14-16
- 2.1.1 公民的原型14-15
- 2.1.2 从传统臣民到现代公民15-16
- 2.2 公民意识的内涵16-21
- 2.2.1 法律层面的公民身份意识17-18
- 2.2.2 道德层面的公德意识与爱国意识18-21
- 2.3 公民意识的特征与作用21-22
- 2.4 民主政治的基本含义、特点及表现形式22-31
- 2.4.1 西方民主政治理论概述22-26
- 2.4.2 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观概述26-29
- 2.4.3 民主政治的特点及表现形式29-31
-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脉络31-37
- 3.1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早期探索(1921—1949)31-32
- 3.2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初步发展(1949—1957)32-33
- 3.3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957—1978)、33-34
- 3.4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恢复与逐步发展(1978—2002)34-35
- 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2002—至今)35-37
- 4 公民意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关系37-49
- 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对公民意识的影响37-42
- 4.1.1 高效稳定的政治体制有利于提升公民的爱国意识37-39
- 4.1.2 持续拓展的政治参与渠道有助于提升公民的参与意识39-40
- 4.1.3 稳步推进的政治体制改革有利于加强公民的责任意识和政治认同40-42
- 4.2 公民意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二重性42-49
- 4.2.1 积极作用43-46
- 4.2.2 消极影响46-49
- 5 现阶段我国公民意识中制约民主政治发展的因素及原因分析49-65
- 5.1 现阶段我国公民意识中制约民主政治发展的因素49-57
- 5.1.1 公民意识认知不足49-50
- 5.1.2 公民主体意识、权利意识缺失50-52
- 5.1.3 公民法律意识薄弱52-53
- 5.1.4 公民协商意识淡薄53-55
- 5.1.5 公民参与意识不健全55-57
- 5.2 原因分析57-65
- 5.2.1 公民意识的教育机制缺失57-59
- 5.2.2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影响59-60
- 5.2.3 传统政治文化的束缚60-61
- 5.2.4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尚未完全形成61-62
- 5.2.5 政治逆发与政治冷漠心理的影响62-63
- 5.2.6“普世价值”等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63-65
- 6 强化公民意识,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路径65-86
- 6.1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公民意识教育中的指导地位,增强政治认同65-69
- 6.1.1 积极应对西方社会思潮挑战,注重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65-66
- 6.1.2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66-67
- 6.1.3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教育67-68
- 6.1.4 注重公民意识教育的实践性68-69
- 6.2 构建多渠道的公民意识培育体系,为民主政治发展提供思想支撑69-78
- 6.2.1 加强公民意识认知教育69-70
- 6.2.2 以家庭、学校、社会组织和网络作为具体切入点,,实现四者的有机统一70-74
- 6.2.3 借鉴国外公民教育的经验74-78
- 6.3 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助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78-81
- 6.4 提升公民协商意识,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81-82
- 6.5 培育公民有序参与意识,为民主政治发展提供秩序保障82-86
- 6.5.1 建设参与型政治文化83
- 6.5.2 稳步拓展政治参与渠道83-85
- 6.5.3 政治社会化为提高公民政治参与意识提供多样化渠道85-86
- 结语86-87
- 参考文献87-90
- 致谢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裕东;;公民意识内涵新探[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2 孙春晨;公民道德建设的时代机遇[J];高校理论战线;2003年10期
3 周延龄;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运行机制——他律与自律的统一[J];理论学习;2003年02期
4 殷建中;积极探索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4年10期
5 刘新华;;公民道德建设应重视公民私德的培养[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06期
6 叶飞;;公民意识的内涵及其养成[J];政工研究动态;2007年21期
7 姜建宁;;维护社会稳定视角下的公民意识[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刘雯;;增强青少年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36期
9 蒋笃运;张雪琴;;公民意识形成的内在机制及启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创新主题系列活动启事[J];山东教育;2002年Z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潘莹;;增强公民道德意识 争当南宁文明市民[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邹云;;浅谈公民道德建设[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实习生 刘艳梅邋本报记者邋钟岚;进一步深化公民道德建设[N];四川日报;2003年
2 南通市人民政府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办公室主任、市公安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姜建宁;强化公民意识 推动社会稳定[N];南通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道德建设重在公民参与[N];济南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公民道德意识培育路径至关重要[N];济南日报;2010年
5 ;衡水公民道德建设解难题重实效[N];人民日报;2003年
6 ;培养公民道德意识[N];浙江日报;2009年
7 记者王娜梅;“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启动[N];人民日报;2002年
8 南京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小锡;公民道德建设贵在落实[N];新华日报;2001年
9 王国新;敬业奉献: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N];新疆日报(汉);2003年
10 秦大铧;公民道德建设与市场经济发展[N];重庆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彩霞;当代中国公民意识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敏;协商民主视角下的公民参与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2 王浩宇;关于培养公民善观念能力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3 朱丽丽;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4 杨雨林;公民意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5 崔永江;我国公民社会责任意识及培养研究[D];佳木斯大学;2010年
6 周妍彤;农民公民意识培养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3年
7 吕平;论以公民意识促进公民社会建设的路径[D];复旦大学;2010年
8 魏争;论法治社会中公民意识的培养[D];陕西科技大学;2013年
9 裴玉林;公民意识培育与村民自治[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张连朋;村民参与村务活动中的公民意识调查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572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757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