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村留守妇女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江苏农村留守妇女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江苏农村留守妇女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促进新农村和谐稳定发展。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及WHOQOL-BREF对江苏省825名农村留守妇女进行调查。结果(1)江苏省农村留守妇女生存质量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维度得分为61.57±12.84、59.95±12.95、61.13±14.05、55.65±13.52,其生理和心理维度低于常模,环境维度优于常模(P均0.05)。(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农村留守妇女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有文化程度、劳动压力、躯体健康状况、就医及时情况、睡眠质量、婆媳关系、家庭年收入、丈夫回家频率、丈夫外出影响子女教育、丈夫外出后家庭收入变化。结论江苏省农村留守妇女生存质量状况较差,文化程度低、劳动压力大、躯体健康状况差、就医不及时、睡眠质量差、婆媳关系差、家庭年收入低、丈夫回家频率低、丈夫外出影响子女教育较大、丈夫外出后家庭收入降低者生存质量较差。
【作者单位】: 徐州医科大学;徐州市卫生计生委;
【关键词】: 农村留守妇女 生存质量 影响因素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4YJC880046)
【分类号】:D422.6;D669.68
【正文快照】: 农村留守妇女是指丈夫外出务工半年以上或一年内累计超过半年,而留居家中肩负起本应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生产劳动和家庭抚养、赡养义务的农村已婚妇女[1]。目前,我国留守妇女规模已经超过6000万,且逐年增长。她们已成为农村发展的主力军,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坚强后盾,其心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情况调查[J];中国妇运;2006年07期
2 黄安丽;;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的调查及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3期
3 ;“农村留守妇女互助组”实施方案[J];中国妇运;2007年03期
4 吕永辉;;农村留守妇女出路分析[J];现代农业;2007年08期
5 林桂芳;黄文昭;;农村留守妇女社会地位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4期
6 陈红;;农村留守妇女与新农村建设[J];企业家天地;2007年10期
7 齐建英;;河南省农村留守妇女发展状况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8 李楠;杨洋;;广东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问题及对策[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王琼瑶;;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1期
10 吕绍清;;中国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妇运;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郭黎岩;卫丹;;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状况及应对策略研究[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2 应会君;黎瑛;;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分析及出路探讨——以江西省赣州市为例[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李晓宏;;当前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现状与对策思考[A];走进新农村——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0年
4 梁君思;;社会变迁背景下我国农村留守妇女全面发展的二维分析与对策初探[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叶兴武;;浅析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留守妇女问题[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6 李元勋;;基于AHP的农村新一代留守妇女教育培训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山东地区的调查问卷[A];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选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海燕;广东农村留守妇女的守望和期待[N];中国妇女报;2007年
2 张建虹;农村留守妇女存在“三多三少”现象[N];徐州日报;2007年
3 施中华;保康农村留守妇女调查[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7年
4 记者 张春莉;李悦娥代表呼吁:重视和关爱农村留守妇女[N];人民政协报;2008年
5 周庄;各级妇联助农村留守妇女创业致富[N];徐州日报;2008年
6 张园 才菁 本报记者 王超;农村留守妇女的互助之路[N];锦州日报;2008年
7 王蔚蔚;我市召开农村留守妇女互助小组现场推进会[N];巢湖日报;2008年
8 靳荣君;五市开展技能培训 农村留守妇女受益[N];黑河日报;2008年
9 刘国全;江口农村留守妇女“坐地生财”[N];铜仁日报;2010年
10 甘调;甘肃省农村留守妇女需要关注[N];中国信息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娟;我国农村留守妇女参与村级治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霞;论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境况及其改善方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巧遇;安徽省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3 吕志;农村留守妇女科技素质培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4 王胤;农村留守妇女权益保障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5 马金萍;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素质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骆敏;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治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李旭;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8 胡永帅;农村留守妇女存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9 魏翠妮;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雪娥;农村留守妇女主观幸福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584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758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