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视角下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1 16:03
本文关键词:传统文化视角下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
【摘要】: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外交困,国人纷纷开展救亡图存运动,但都相继失败。一直到1917年,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有识之士以之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思想武器,并因时因地以制宜,真正批判地接受和发展,使之注入中国化的思想。中国人民在有识之士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已经融入到中华民族的灵魂深处与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文化,欲被广大中国人民的理解与接受,只有使其具备中国作风,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但由于我国的社会环境与西方及俄国迥异,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反而具有示范性、独特性与创新性,不仅有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蒸蒸日上,而且对其它国家具有示范作用。作为异质文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并没有被排斥,而是实现两者紧密结合,究其根源,在于两者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与致思倾向存在相通之处。中国迎来马克思主义以后,不乏有理智的马克思主义者,思想先进的先贤,积极探索它与传统文化的内在关系,他们采用传统文化的表达要领、思维方式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也采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传承,通过这两种途径,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互相补充。他们对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例如,他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变革与融合,它们之间应当相互制约、共同进步。他们努力的探索有效地推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早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初,有识之士就十分的关注和重视,并对其展开初期的研究与宣传,其中毛泽东就是典型代表,他被认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个事业的开拓者、先驱,他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我们认真考察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可以分为下面的四个阶段:萌芽、开端、初步形成理论成果、最终形成完整系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理论,其中无处不透露着毛泽东的汗水与辛勤。毛泽东擅长将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联合起来考量,在不断的实践和总结中,产生了具有独特的中国风格的理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内涵具体体现在传统民本思想与群众路线、传统知行观与实践路线、传统尚贤观念与用人之道、传统修古好学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等几个方面。目前,我国正在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力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西方不断加紧对我国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力图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所以我国须更深层次的在科学对待传统文化的根本上,加强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树立牢固的文化之源和理论根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 传统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A84;D6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绪论9-17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目的10
- 1.3 研究意义10-11
- 1.3.1 现实意义10-11
- 1.3.2 理论意义11
- 1.4 研究现状11-15
- 1.4.1 国内研究现状12-14
- 1.4.2 国外研究现状14-15
- 1.5 研究方法15-16
- 1.5.1 文献研究法15
- 1.5.2 对比分析法15
- 1.5.3 历史分析法15-16
- 1.6 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点16-17
- 1.6.1 研究的重难点16
- 1.6.2 本文的创新点16-17
-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分析17-25
- 2.1 概念界定17-19
- 2.1.1 传统文化17-18
- 2.1.2 毛泽东思想18
- 2.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8-19
- 2.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征19-21
- 2.2.1 示范性19-20
- 2.2.2 独特性20
- 2.2.3 创新性20-21
- 2.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前提21-25
- 2.3.1 价值观念上的相通性22
- 2.3.2 思维方式上的相通性22-23
- 2.3.3 致思倾向上的相通性23-25
-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25-29
- 3.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统一25-26
- 3.1.1 以传统文化的形式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25-26
- 3.1.2 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26
- 3.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26-29
- 3.2.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对传统文化的变革26-27
- 3.2.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对传统文化的融合27-28
- 3.2.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相互制约、共同进步28-29
- 4.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及思想内涵29-39
- 4.1 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29-32
- 4.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萌芽29-30
- 4.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体系的的起步30
- 4.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体系的的初步形成30-31
- 4.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体系的系统化与理论化31-32
- 4.2 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内涵32-39
- 4.2.1 传统民本思想与群众路线32-34
- 4.2.2 传统知行观与实践路线34-35
- 4.2.3 传统尚贤观念与用人之道35-36
- 4.2.4 传统两仪思想与矛盾学说36-37
- 4.2.5 传统修古好学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37-39
- 5. 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39-41
- 5.1 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国化的文化源泉39-40
- 5.2 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40-41
- 6.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怡;孙宜芳;;再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J];科学社会主义;2015年03期
2 梁晓迪;;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通性思考[J];枣庄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3 梅学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重逻辑[J];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4 解秋凤;;中国传统文化与毛泽东思想[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熊启珍;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庄春波;文化哲学论纲[J];管子学刊;1996年01期
,本文编号:9543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954337.html